一、傳統裝裱
傳統裝裱,又稱“手工裝裱”。即古裝裱,也稱裝潢,古時又稱裝池、裝治、裝背、裝褫、裱背、潢治。所謂“裝”,指為書畫裝潢門面,使書畫有天、有地、有框,形象地說,就是有一身絹絲包縫的“衣裳”;所謂“裱”,是指用多層紙將書畫加厚,使之延長壽命。書畫裝裱是裝裱的重要一支,書畫裝裱是傳統裝裱技藝的重要部分。一些已經糟朽破碎,千瘡百孔,糜爛成團的殘損書畫,一經修復裝裱,猶如枯木逢春,魅力再現,顯示書畫裝裱技藝的神奇活力。
傳統書畫裝裱技藝是伴隨著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需求而產生、前進的,歷代裝裱藝人的在不斷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和工藝。從有文字記載來看,這種技藝至少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宋代,書畫裝裱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其后,由于書畫藝術繁榮,加之文人墨客、達官貴人、豪商富賈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收藏家對于書畫藝術珍品的酷愛與求索,裝裱行業的能工巧匠們加強了對書畫裝裱技藝的鉆研和交流,技藝有了進一步提高,使這種集書畫裝飾藝術和書畫材料(以紙、絹為主)保護方法于一體的獨特的工藝有了長足的發展。許多珍貴的書法、繪畫,乃至書籍、碑帖等歷代文化遺產,能夠流傳到今,盡管有著各種各樣天然或人工的原因,但是,發達的裝裱技藝功不可沒。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經過了裝裱之后,書畫作品由紙、綾、絹等材料,將其背面、四周加以有效保護的緣故。毫不夸張地說,離開了書畫裝裱技藝,就不可能留有現存于世的如此眾多的丹青墨跡。
傳統的書畫裝裱技藝皆為手工裝裱,以口授心傳的師承制方式代代相傳。由于我國各地氣候、物產等差別較大,書畫裝裱在形式、技法上均有差異,故有南裱和北裱之分。但無論是南裱,還是北裱,通常都要經過清洗、揭心、托心、全色、覆背、砑裝等20多道細致、復雜的工序。尤其是對于年代久遠的書畫作品,每一個環節處理不當都有可能對書畫造成很大,甚至是難以彌補的損傷。
優勢:工藝精湛,流程精細,能揭裱,易修復。劣勢:速度慢。
二、機器裝裱
書畫裝裱發展到當代,出現了機械裝裱。機械裝裱采用薄膜熱壓或者膠膜復合的方法,將畫心和裝裱材料進行粘合。由于新工藝可以省略“貼墻”和“上稈”,省工、省力、省時,被一些書畫裝裱店用于裝裱新畫。但因其加熱對古書畫有損害,且二次裝裱難以揭開,特別是對破舊書畫畫心的處理效果及可靠性有待提高,機械方法在傳統書畫裝裱方面尚難勝任。因此,古舊書畫的保護仍離不開手工裝裱。
優勢:簡單易學,速度快。劣勢:破壞畫心,不易揭裱。
三、手工機裱
又稱“漿糊機裱”。這是一種基于傳統手工裝裱和現代機器裝裱而發明的一套快速實用的裝裱技術方案,使字畫裝裱變得是十分輕松簡單。既解決了傳統裝裱的速度慢問題,也解決了現代機裱的揭裱問題。這種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的裝裱技術被業內稱作為“手工機裱”。“手工機裱”的問世推動書畫裝裱事業的快速發展。
優勢:簡單易學,速度快,能揭裱,易修復。
文化中國書畫裝裱中心簡介:
文化中國書畫裝裱培訓中心位(www.culcn.cn/zt/zhuangbiao)于北京方莊“文化中國藝術會館”,本中心根據十幾年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了一套快速實用的裝裱解決方案--手工機裱,使字畫裝裱變得是十分輕松簡單。既解決了傳統裝裱的速度慢問題,也解決了現代機裱的揭裱問題。新華網等上百家媒體對此新技術給予報道。
書畫裝裱“三大”技術:傳統裝裱,機器裝裱,手工機裱
書畫裝裱“三大”技術:傳統裝裱,機器裝裱,手工機裱
書畫裝裱“三大”技術:傳統裝裱,機器裝裱,手工機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