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靳尚誼,1934年12月生,河南焦作人。1953年畢業于中央美院繪畫系。1957年結業于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并留校在版畫系教授素描課;1962年調入油畫系第一畫室任教。原中央美院院長。現為中央美院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美協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并被中國美術館等機構和個人收藏。
1983年,他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1987年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1996年起兼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1998年起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第五任、第六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組評審委員、國家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央美院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鑒于在藝術創作及教學方面的突出貢獻,國務院授予其國家級專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主持過中央美院第一畫室及油畫進修班的教學工作,其藝術實踐和主張,在80年代中期以來影響了我國一大批油畫家向古典主義吸收營養的熱潮。
作品清賞

塔吉克新娘
1984 60×50cm
從1958年起,他的油畫作品不斷參加全國美術展覽,歷史畫多幅被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收藏。1980年以后,他作為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的主任與教授,以自己豐富的經驗培養了許多人才,同時以大量肖像作品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被評論家稱為當代中國油畫的代表畫家。80年代早期,他曾應邀在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東方藝術系講學,并在美國和歐洲各藝術博物館訪問、研究。

青年女歌手 (彭麗媛)
74×54cm 1984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在80年代以后的作品中,他將中國傳統的美學觀念與歐洲古典油畫技巧結合起來,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出版了多種個人畫集,曾為慈善家張靜一作畫,與其成為忘年交。他的《塔吉克新娘》、《青年歌手》、《瞿秋白》、《醫生肖像》、《畫家》、《晚年黃賓虹》等作品成為中國當代油畫的代表,得到了廣泛傳播。

瞿秋白 120×137cm 1984

晚年黃賓虹 115×99cm 1996年

醫生 118.5×109cm 1980年
藝術評價
靳尚誼先生不僅是一位堅持在人物畫特別是肖像創作上探索的畫家,而且是一位在“人的主題”這個時代命題上做出獨特回答的藝術家。在中國油畫的宏觀坐標上,他專攻肖像的選擇與作為與他極為集中、充分和厚重的藝術積累,奠定了他在畫壇獨行特立的地位。
如果說藝術貴在“自成一體”,靳先生的肖像創作所具有的“體”,是藝術風格上的“體”,更是精神內涵和文化風度的“體”。從他逾歷半個世紀至今的創造生涯看,他在二十世紀后半葉這個中國社會變革與變化最為迅速的時代,不斷深化著關于“人的主題”的感懷與思考,也不斷在塑造的藝術形象中注入時代的特征,從而使他的肖像作品不僅是他個人心路歷程的印記,也反映著親歷歷史者的感懷。

十二月會議

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 151×126cm
從創作《在和平講臺上》和《十二月會議》的時代開始,靳先生就在作品中展現了致力于人的形象特征與人的精神世界統一的追求。他在肖像創作中表現出來的“塑造”而不是“描繪”的方式,是他在五六十年代與其他同輩畫家相比所不同的藝術方式,也是他在前輩油畫家肖像創作經驗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學術深入的標志。

八大山人 132×100cm 2006年

一個朋友的肖像 100×74cm 2003年

行走的老人 99×90cm 1995年

畫家黃賓虹 85×75cm 1995年
“塑造”的方式包括對油畫表現力的研究,也包括對人物個性和精神狀態的揭示。在當年的油畫畫壇的整體風格趨于蘇俄樣式時,他獨辟蹊徑,專研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經典作品,從造型語言的體系角度理解歐洲油畫的本質特征,與此同時,他也更多地從經典的經驗中感悟到了形象塑造的精神性價值。這種超越當時歷史條件局限的認識使他出手不凡,但又顯得樸素與內在。

戴珍珠耳環的女孩 2010年

驚恐的婦女 69.8×49.8cm 2007年

高原情 60×50cm 1986年
靳先生幾十年的人物作品貫穿著技藝精進而觀點一致的作風。他在用油畫這種外來語言表現中國人、創造出中國人形象的豐富性方面卓有貢獻,成為中國油畫精進的一種重要代表。他的作品也總體現出他的人文情懷,黃皮膚的中國人——其中許多是普通的勞動者,也是他(她)們日常的容顏——在他的筆下,有了與油畫這種雅致語言恰切的交融,并且充滿生命的生機。對人的理解和對社會的理解之間的一致性,同樣是靳先生藝術的特點。

夢 53×65 cm 1992年

側光人體 60×50cm 1988年

坐著的女人體 100×80cm 1988年

人體 80×60cm 1980年
在這方面,可以看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初他用《塔吉克新娘》系列肖像給畫壇帶來的清新與清純之風。在中國社會從紛亂中解脫、人們的精神空間需要美好理想的那個年代,他的作品恰逢其時地在人們面前展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人物神情的含蓄,作品格調的典雅,整體意境的純靜,都對應了當時社會文化心理的希冀與向往。在靳先生近二十年的肖像創作中,還可以看出他的階段性課題,那是他從不同側面揭示和構造“人的主題”的努力。

延安老農 50×59.7cm 2001年
(自評為畫得最好的一張素描)2001年靳尚誼先生用一天的時間完成了寫生作品《延安老農》,這不僅是他本人無法重復的作品,也是美術史上的經典,那種生動、凝練、中國人的厚重、歷史的深邃感,使新的一個界標誕生了。

行走的老人 99×90cm 1995年

塔吉克青年 50×50cm 1993年
在創作《塔吉克新娘》和《青年女歌手》、《果實》等作品的這個時期,他表達的是回歸人性、呼喚美好的社會理想。他筆下的眾多青春女性肖像,成為新的文化主流中醒目的浪花;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他在進一步深研油畫造型表現力的同時,創作了《醫生》、《瞿秋白》、《畫家》等作品,這些作品以人物身份的特定性展示了他在“人的主題”上的深化,也即用『知識分子肖像』系列提示了理性和智力的價值。在那個藝術觀念紛亂、現實主義手法受到冷落的時期,他不是簡單地對“寫實”的風格作維護觀,而是以深化“人的主題”刷新了現實主義的價值;他的“知識分子肖像”創作可以分為兩條路徑,一條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從一般中凝練典型,以典型提升一般,作品充滿心智閃動的清澈透明,又散發出樸素、單純的氣息。

參加團代會的藏女 40×54.5cm 1978年

文工團員 54.8×39.8cm 1978年 紙板油畫

捻毛線的老人 38.5×26.5cm 1978年 紙板油畫

山東老大娘 54×36.8 cm 1978年 紙板油畫

肖像 42.5×56 cm 1980年

中學生 36×26.8 cm 1979年 紙板油畫

歸僑 74×53 cm 1979年
另一條是以《黃賓虹》為代表的歷史人物。在這條路徑上,他似乎得以更多地從語言層面入手,通達人的心靈世界。《黃賓虹》的變體(確切地說是多體)為當代肖像創作留下了特殊的藍本,那就是通過對“人的主題”的反復挖掘和反復吟誦,使作品成為超越具體人物的文化精神的象征。在這個系列中出現的傳統藝術意境和中國文化氣質的手筆,實現了對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傳神寫照。
一九九六年秋天,靳先生訪問意大利,靳先生的目光投向的已是西方現代社會中人的精神變化,也聯系中國社會變化中人的精神面貌的變化。于是,從《老橋東望》那幅表達現代人精神面貌的作品開始,他畫出了一幅又一幅青年女性肖像,在這個系列中,他一向整嚴的風格透溢出些許活潑的筆調,造型和色彩都更加新鮮,那又是一種時代生活的寫照。
藝術年表
1934年 12月26日,出生于河南焦作東王封村。
父親靳思詢,字允之,1895年8月12日出生,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母親吳佩蘭,1905年10月23日生。父親在北大讀書期間認識母親,婚后回河南工作,做過煤礦職員,也教過中學;母親是家庭婦女,父親去世后教過小學。外祖父曾擔任過奉天(沈陽)火車站站長,東北淪陷后住在北京。



1941年 7歲,進入焦作市第一完全小學。小學期間對歷史和地理比較感興趣,開始顯現出繪畫的愛好與能力,經常臨摹一些連環畫,還把臨摹的畫貼在班里的墻上開過一個小展覽會。
1946年 12歲,11月父親去世。享年51歲。
入河南焦作太行第8中學讀初中。
1947年 9月,考入北平私立九三中學讀初中。美術教師畢業于國立北平藝專,水平很高。喜歡上美術課,但受工業救國理想和家境的影響,并沒有報考美術院校的愿望。
1949年 在家人勸說下,考慮到繪畫興趣與經濟狀況,于夏天報考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被繪畫系錄取。因從未學過素描,素描成績排甲等最末一名。
秋,就讀于國立北平藝專,學習素描、水彩、線描、雕塑、圖案等課程。師從孫宗慰先生,接受素描基礎知識和畫法訓練。
1950年 16歲,5月,參加“紅五月創作運動”。創作啟蒙老師為李琦先生。
夏,到濟南鐵路局浦鎮機車廠(南京浦口)體驗生活,組長是高班學生靳之林。其間,作為助手協助靳之林為工廠畫一幅毛主席像,這是第一次畫油畫。作品最后留在機車廠。
秋,作為國立北平藝專招收的最后一屆學生,成為改制后的中央美術學院一年級學生,由李瑞年先生和戴澤先生教授素描課。
1951年 17歲,中央美術學院開始“素描改革”。由左輝主持改革。
夏,去天津馬廠參加“華北區城鄉物資交流展覽會”的布展工作,被分在藥材館,學習制作版畫、繪畫插圖等。
秋,升為二年級,素描老師為李宗津先生,創作課是連環畫,由李樺先生教授。
創作了一套反映“三反”“五反”運動的連環畫。
1952年 18歲 “素描改革”中止。
秋,升為三年級,素描課由董希文先生教授。
由李樺先生和董希文先生帶隊,到石景山發電廠體驗生活。除畫一些工人速寫外,還完成一張年畫。
1953年5月至6月下旬,為畢業創作到河北省武安縣小野桃村深入生活。
在伍必端先生指導下進行畢業創作,畢業創作作品為年畫《互助組來幫忙》。作品留在系里,后遺失。
7月,本科畢業,留校在繪畫系讀研究生。研究生期間素描主要師從董希文先生。本科三年級完成三張油畫作業:一張頭像、一張半身像和一張領袖像。
1954年 “蘇聯經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覽會”在北京舉辦,在該展覽會上第一次看到歐洲油畫原作。多次參觀展覽會中的造型藝術展,臨摹馬克西莫夫的《鐵爾皮果列夫院士像》,臨作存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
年底,赴甘肅武威寫生。
創作肖像寫生《附中的女學生》。
1955年參加馬克西莫夫在中央美術學院開設的油畫訓練班,掌握造型和色彩的基本規律。
1957年 畢業創作油畫《登上慕士塔格峰》在中央美院“畢業生作品展覽”上展出。
1960年 創作油畫《我們的友誼遍天下》(與伍必端合作),并參加第二屆全國美展展出。至延安深入生活,繪制《陜北窯洞》等一批小型風景寫生和農民素描肖像。
1964年 創作油畫《長征》(原名《踏遍青山》),并在“第3屆全國美展”上展出。1977年,創作《北國風光》、《江河大地的春天》,并參加“全國紀念性美展”,《北國風光》被革命博物館收藏。
1980年 中央美院油畫系恢復工作室制,主持一畫室。創作《探索》、《思》、《青春》等在“三屆油畫研究會展”上展出,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同年在吉林長春舉辦個展。
1981年 《小提琴手》在香港“中央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上被新加坡收藏家購藏。其中《畫家黃永玉》在《光明日報》舉辦的專題性美展上展出,獲優秀作品獎,被私人收藏。
1982年 在美國西部考察、參觀各著名藝術博物館和美術院校,并在紐約市立大學東方藝術系講學。創作《回憶》,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美展上展出,被美國私人收藏。
1983年 創作《自然的歌》、《塔吉克新娘》、《魯迅》等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在本年度“中央美術學院油畫教師作品展”上展出;在河南鄭州、焦作舉辦個展。
1984年 創作《瞿秋白》參加“第6屆全國美展”獲銀質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塔吉克新娘》、《藍衣少女》在日本名古屋“現代中國油畫展”上被收藏家收藏;同年出版《靳尚誼油畫選》。
1986年《三個塔吉克少女》與《雙人體》參加日本富崗“第2屆亞洲美展”;《高原情》在中國美術館“中國當代油畫展”展出;《果實》參加在日本東京銀座舉辦的“中央美院教師作品展”。
1986年 創作《孫中山》獲全國最佳郵票設計第1名。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成立,被聘為委員。
1987年《醫生》在上海“首屆中國油畫展”上展出;《探索》、《彭麗媛肖像》在美國紐約“中國當代油畫展”展出;《塔吉克新娘》在蘇聯“現代中國油畫展”展出。同年出版《靳尚誼肖像作品選集》。
1988年《瞿秋白》在日本“現代中國優秀美術作品展”展出;《側光人體》等3幅作品,參加“中國首屆人體畫”大展。
1990年 3幅作品參加新加坡舉辦的“中央美術學院油畫雕塑作品展”。
1991年 參加深圳美術館34周年美展;參加首屆中國油畫年展,展出油畫《高原情》并擔任此展評審委員。
1994年 作品《畫家》參加第2屆中國油畫展展出。 1996年,參加首屆中國油畫學會展評審工作,油畫《晚年黃賓虹》參展。
1997年 參加由中國油畫學會主辦的“中國油畫肖像百年展”,作品《醫生》、《黃賓虹肖像》、《青年女歌手》、《瞿秋白》參加展出。
1998年 擔任“98中國國際美術年——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評審委員。
1999年 創作《畫僧髡殘》參加“第九屆全國美展”,并出任第九屆全國美展總評委主任。
2000年 在德國、荷蘭、比利時、英國作藝術考察參觀,與著名美術博物館及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研究院進行交流。
創作《古老的燈塔》,參加慶祝澳門回歸“中國藝術大展”并贈送澳門特區政府。
2003年 擔任“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主席。
2004年 擔任第十屆全國美展總評委主任。
2005年“靳尚誼藝術回顧展”中國美術館
2006年《五人集》迎奧運(圖)奧林匹克博覽會(2006年6月9日至6月18日在保加利亞國家文化宮展出)
2007年 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
2009年 6月,《毛主席全身像》拍賣出2016萬的天價,是2009年上半年全國春拍中油畫拍品成交第二高價。
2013年 1月,《自然的感情》將在北京舉辦。
2013年 靳尚誼與劉大為、周河河、劉文西、韓美林、何家英共同出版《驕傲中國藝術特刊——畫壇巨擘》書畫作品集。
2013年 6月,參加錄制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播出的《cctv翰墨音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