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幣/銅鏡/古銅珍玩/茶道具/郵品/紙雜文獻/古幣/金銀錠/機制幣/新中國金銀幣
預展:2014年7月16日至拍前一日
拍賣:2014年7月18-21日
預展及拍賣地點:上海建國賓館4樓(上海市漕溪北路439號)
“葆真堂藏中國紙幣、文獻紙雜”專場將于七月十八日與各位見面。
“葆真”語出《莊子》――“緣而葆真,清而容物。”意為:“順應自然真性、清虛包容萬物。”系“葆真堂”主舊有之堂號,除部分源于家藏,其余均為堂主精心遴選,集腋成裘之物。
此次專場推出的拍品,既有葆真堂主珍藏的中外紙鈔,也有文獻資料、古籍善本、紙雜史料、印版印章等,可謂琳瑯滿目、洋洋大觀。其中不乏第一手寶貴文獻,較為難得。
泓盛與您相約七月“葆真堂”專場,共享藏品“饕餮盛宴”。

中國銀行,壹圓、伍圓、拾圓,民國元年(1912年),黃帝像,“江蘇”地名券,流通票改存檔樣票一組
中國銀行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雖然歷盡滄桑,始終扮演著非常光彩角色,是中國最早發鈔銀行之一。
中國銀行南京分行于1912年2月14日在南京城內珠寶廊宣布開業,發行的“江蘇”地名券屬于滬行發行區域第一區內之“滬鈔”,因其信譽卓著、年代久遠、 回收銷毀徹底等原因,現已很難見到實物,每一種實物存世都屬鳳毛麟角。本次拍賣整組“江蘇”地名券當屬難得一見,昔年,由“葆真堂”主,由海外購回,秘藏 多年,壹圓見過數枚而已,伍圓更甚,拾圓目前僅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藏有一枚,除此以外,無其他任何記錄。可謂有幸難得一見!

中國銀行,伍圓,民國元年(1912年),黃帝像,“直隸·靜(海)”地名券,流通票改存檔樣票,“注銷”,九八成新
民國三年(1914年),為了推廣發行,經財政部準,準備在全國各縣設立貨幣交換所,專門發行小地名券。并決定在京兆、直隸兩區各縣搞試點,由北洋政府財 政部委派次長趙椿年為中國銀行貨幣交換所督辦,設總所于總處內,在京兆、直隸兩區設立分所達140余處,專發京兆、直隸各縣小地名券,采用十足準備金制 度,各縣分所均儲備現金,備作交換之用;交換所開辦后,開支甚為浩繁,未等業務開辦事宜過半,便草草下令停辦,半途而廢。
目前所見京兆、直隸兩縣各區的小地名券,均以“直隸”為大地名,小地名以小字加蓋其上,有靜(海)、唐(山)、灤(縣),霸(州)等字樣,均罕見,大多是以樣票的形式存世,大概因其時間短暫,發行不多,回收徹底的緣故,彌足珍貴。

卜魁·江省廣信公司,(銀元錢)拾吊,光緒叁拾叁年(1907年),罕見,品相自然,七成新
黑龍江省廣信公司成立后不久,便發行以制錢為單位的黑龍江省廣信公司錢帖(也稱官帖),這是黑龍江省有史以來,第一次由官方發行的本省地方紙幣。廣信公司 官帖自光緒三十年(1904年)發行后,一直沿用至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組為黑龍江省官銀號止,使用期長達26年。官帖的面值分為壹吊、貳吊、叁 吊、伍吊、拾吊、伍拾吊、壹佰吊七種。
光緒年間的黑龍江省廣信公司發行的官錢帖年號有:光緒三十年、光緒三十二年、光緒三十三年、光緒三十四年共計四個發行年號。目前所見光緒三十三年版,拾吊僅兩一枚,均屬稀見之品。
背貼“國買·奧平古札庵·昭和年月日”字樣收藏箋,說明他原為東洋泉藏名家——日本著名錢幣學家、《東亞錢志》作者——奧平昌洪之舊藏,傳出有序,洵為難得。該版拾吊目前亦僅見二枚而已,且此票品相最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