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主一《桃紅燕飛圖》
一線名家表現平平,二三線名家全面飄紅。這是重慶晨報記者上周末(7月5日)在一場名為“流傳夏風·第三屆巴渝名家書畫競買會”上看到的情景。
二三線名家作品成交火爆
競買會于當日下午在位于李子壩的晏濟元美術館舉行。一開始,主辦方主推的“二楊專題”(本土畫家楊主一、楊涪林)反應熱烈,兩位畫家的22件作品均以高出底價一倍的價格成交。接下來的“名家薈萃”板塊,本土名家杜顯清、朱宣咸、王閑影、鐘道泉、梅忠智、張春新、李文信、呂效書的繪畫,許伯建、魏宇平、江友樵的書法作品都表現不俗。
在這些成交作品中,重慶晨報記者還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成交價較高的作品,一是有公開出版物著錄的,比如楊涪林的《木瓜飄香》、《犟牛圖》、《曲終人散意尤在》等5件作品,均以高出底價3倍以上的價格成交;二是題材喜慶、寓意吉祥的,比如楊主一的《中華精神(紅梅)》、《桃紅燕飛圖》,杜顯清的《春滿乾坤(牡丹)》、朱宣咸的《壽桃》、王閑影的《石榴嬌鳳圖》,十分受買家歡迎。
一線名家作品成交率較低
與二三線名家作品成交十分火爆相比,本場推出的一線名家除晏濟元的4件作品以105萬的落錘價全部成交外,蘇葆楨、馮建吳、孫其峰、范揚、李華生等知名藝術家的作品表現卻并不理想—流拍者有之,以底價成交者有之,即便有高出底價者,也多是經過三兩個回合的競價才落錘成交。
以蘇葆楨為例,本場共推出紙質作品4件,竹簾作品5件。其標志性題材的水墨葡萄(紙質)有3件,一件流拍(底價9萬元)、一件無底價拍品以8萬元成交、一件底價為8萬元的拍品以9萬元成交。而底價為1.8萬元的竹簾花鳥以2.2萬元成交,一組4件底價為2萬元的竹簾花鳥,僅以2.5萬元成交。

朱宣咸《壽桃》
各方說法
機構:一線名家贗品太多
唐先生是我市一家藝術品交易機構的負責人,在現場接受重慶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線名家拍品遇冷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這些名家知名度高價錢也不低,投資者覺得空間太小;另一方面,相對于二三線名家,一線的贗品相對多一些,這也影響了買家的信心。“業內有句話,什么最貴?贗品最貴。再貴的真跡總有一定的價值,再便宜的贗品也是一堆廢紙。”
買家:二線名家升值更快
沈先生是一位從事實業的本土人士,進入藝術品收藏只有一年多的時間。當天,他一口氣拿下十幾件拍品。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自己買的大多是本土二三線名家的作品,價格也多在5000元以下。“這些作品既買得起也看得懂(業內行話,即能夠確定真偽),買的是個喜歡。”
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藏家卻告訴記者,近一兩年,本土二三線名家作品的市場行情一直在上漲,差不多整體翻了一倍。“買家群體也在增長,每次拍賣會都會出現許多新面孔。比如今天,我本來圈定了十幾件拍品,結果只買到了一半。” 競拍會負責人介紹,這次競買活動主推本土名家作品,“這已是第三屆,92.7%的成交率也算超過預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