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短期的困擾在今年藝術品春拍中尤為明顯,有投資者將眼光轉向金融機構,令人失望的是,各類藝術信托基金仍處于后兌付危機陰影之中。北京銀行南京分行和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日前聯合推出的“藝拍得”引來關注,這是一款針對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融資產品,讓藏家在購買藝術品時也可以實現按揭貸款。對于當下調整中的藝術品市場,這是“及時雨”還是“雙刃劍”,各方對此說法不一。
銀行、拍賣行優勢互補
隨著拍賣市場的發展,高端藝術品的價格也進入了億元時代,不少藏家因資金不足只能與心儀的拍品擦肩而過,或者拍賣成交后拖欠付款甚至不付款,也令拍賣公司叫苦不迭,此時銀行推出按揭貸款購買藝術品自然引來收藏圈關注。
依據“藝拍得”的申請條件,凡是參加江蘇鳳凰拍賣有限公司藝術品拍賣會,并且競拍成功的投資者,如果一時手頭資金緊張或周轉不開,都可以申請“藝拍得”對所購藝術品進行按揭付款,由北京銀行南京分行對通過申請者提供貸款。
銀行和拍賣行首先會對買家進行信用評估,并根據拍品預估價和最終成交價確定首付款比例,一般在60%左右,余下的部分按揭付款。根據拍品的不同,最高融資額度可達1000萬元,貸款利率按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上浮20%,貸款期限為3個月至3年不等。藝術品按揭付款期間,買家不需要向銀行提供相關擔保,但其購買的藝術品會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質押保管,買家要等貸款還清后才能拿到。
不過,在“藝拍得”推行初期,并非所有鳳凰拍賣的拍品都能貸款購買,只有部分上拍的書畫作品可供按揭,基本上都是出自名家的精品之作。另外對于貸款的投資者,也將“一事一議”,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融資方案,貸款額度和利率都會有區別。對于在藝術品收藏界較有資歷,且信用狀況良好的買家,其所申請的貸款額度就會高些,利率也會低一些。
中國銀行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投資策略分析師蔡喜洋認為,銀行與拍賣公司聯合推出藝術品分期付款是一種優勢互補,銀行最大的優勢是資金和客戶;而拍賣公司在藝術品的成交撮合、鑒定估值、收藏保管、運輸展出等方面擁有技術實力,兩者全面深度合作,有利于共同開拓藝術品市場,服務藝術品投資人和收藏家。
推出藝術品按揭貸款的時機也顯而易見,7月20日,鳳凰國際拍賣將舉行春拍,傳統優勢品牌“新金陵畫派藝術專場”將繼續力推傅抱石、錢松喦、宋文治、亞明、魏紫熙、陳大羽等名家經典力作。
值得一提的是,鳳凰國際拍賣背靠國內出版產業巨頭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該集團涉足出版、發行、影視、地產、金融等領域,2012年以2.16億元的大手筆成功競拍過云樓藏書后,又讓其一夜之間成為企業收藏大鱷。
鑒定配套服務瓶頸
銀行一直對藝術品抵押貸款業務非常謹慎,藝術品按揭需要買家先交一定的首付,但真偽鑒定、估值、擔保等風險依然很大。前幾年國內的文交所、畫廊和藝術品公司曾經推出過藝術品分期付款,有的甚至是免息,但是由于藝術品的價格和質量問題,一直沒有形成規模。
“所謂藝術品‘分期付款’,本質上仍是抵押貸款,即以客戶支付完拍賣首付款(60%+稅費)后的作品為押品,為客戶安排余款融資,并要求客戶按期償還,押品管理由拍賣公司一手承擔。”蔡喜洋認為,商業銀行直接將藝術品作為押品處置存在技術困難和高額成本,這是傳統商業銀行對于開展藝術品抵押融資比較慎重的主要原因。國內藝術品市場一直受鑒定混亂、贗品糾紛、做局炒作等問題困擾,蔡喜洋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真正‘熱’起來是2003年非典過后,由于市場起步較晚,整體上藝術品市場的專業服務機構發育尚不健全、水平參差不齊。藝術品的范籌非常寬、品類極其多樣,使得在真偽鑒定、價值評估方面缺乏一批技術實力強大且公信力較強的中介機構。”
不同于一般有價證券或者不動產押品管理,藝術品的存放、保管、運輸、防盜、展出等各環節專業性極強,需要委托專業機構來完成,這對商業銀行而言意味著管理成本高昂。此外,由于藝術品保險的缺失,銀行無法對押品的管理進行有效的風險緩釋,一旦有損或被毀,損失巨大。
如果藝術品購買者出現無法償還貸款的情況,蔡喜洋分析將面臨三種處置風險:一是流動性風險,短時間內難以找到交易對手,即使進行拍賣也存在流拍的風險;二是價格風險,成交價格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拍賣市場更是如此,是按成本計價核算,還是按公允價格核算,很難有最優的辦法;三是處置費用高昂,國內拍賣公司通常向買家收取成交價15%左右的傭金,而向賣家收取的傭金比例為6%-10%,另外還要向賣家收取圖錄費、運費、保險費和稅費等一系列費用,即使在流拍的情況下,仍要向賣家收取3%左右的拍賣費,特別是在交易標的單價昂貴(至少是百萬級別,一般是千萬級別)的情況下,交易成本高昂。
可能催生市場泡沫
收藏界人士對藝術品按揭貸款說法不一,有人認為蘇富比早就與銀行聯手為客戶提供財務服務,是一個多贏的好事。但有人表示,收藏本身應該是量力而行的行為,借貸購買藝術品可能帶來市場泡沫。多數人的看法是,藝術品按揭貸款具有特定性,適合于特定的人和特定的作品。
蔡喜洋認為,為藝術品專業藏家和投資人進行拍賣融資,確實有助于降低交易門檻,比如一些職業藏家或者投資人本身已經擁有了很多藝術品,但有些作品仍未到出售時機,手頭的資金量又不足以拿下看好的作品,銀行融資就能促成該筆交易,不至于失去買入的機會,待其他作品出售后,可償還銀行貸款。
另外還有投資杠桿作用,舉例來說,一件作品1000萬元可拍下來,首付600萬元,一年后出手該作品,價值上漲到1500萬元,全款買入的回報率是50%;而貸款買入凈回報是900萬元,扣除一年的利息40萬元(假設年息10%),凈賺840萬元,總回報率是143%,收益顯著增強。反之如果價格下跌,則面臨價值下降和利息成本支出的雙重打擊。
要防范藝術品按揭貸款風險對藝術品市場的沖擊,蔡喜洋認為對融資的作品范圍限定會更窄,一流書畫大家的作品才允許辦理貸款,同時對購買者的申請貸款資質要求會更高,有說法是,進入拍賣行涉足藝術品投資或收藏的客戶,身價以5000萬起。
今年春拍雖然整體釋放出調整信號,藝術品成交價格普遍下滑,但是圈內“唱多”呼聲依然很高,有業內人士甚至說,到了藝術品投資最好時機,藝術品收藏市場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一些利益共同體,專家、收藏家、機構、拍賣公司等參與其中,加之贗品泛濫和變現困難的困擾,依靠藝術品分期付款來改變這種局面,顯然是不現實的。
能否像買房一樣按揭藝術品
能否像買房一樣按揭藝術品
能否像買房一樣按揭藝術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