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鵬(吳鵬凱),畫家、詩人、學者。1963年6月出生,研究生學歷。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電視臺書畫院理亊、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理亊、荊山氿溪藝術總監、世界華人協會藝術顧問。
山鵬 作品


山鵬的燦爛藝術圖象——當代新文人畫的一維正大樣式
文/鄭竹三
中國人的美術圖畫之審美,以傳承論還是文人畫之傳統最為世人喜聞樂見和推崇。此是漢民族的恒穩審美基因與文化傳統之固,這亦是大東海(敦煌文化)文化的特征與永恒之質。于是具有文人畫要素的關于修養、功力、才情、人品、思想的五要素,便是新舊文人畫美學的共同特點。吾友山鵬先生的文與藝、書與畫、才與情的文藝之性,正是傳統文人畫和現代新文人畫融合而又有新體驗與新圖識之個案成功范例。于是筆者謹此予以簡述并解讀。
具有綜合文與藝學識與技能的山鵬先生,其美術創作總會自發地派生出多種樣式,這當然又是才華并天性所至。最可貴的乃是山鵬的藝術情操是講究“澡雪”之品的,由是這個以形之技的層發、登堂,便能較快地進入道的境界;當然其內涵著他的多元文化修養之故。由這個解讀便可論述出山鵬美術圖象的五個文藝命題或類別,并為之通達和諧。
一、意象語境的文學愬造
如前所論,中國的文人畫首先當屬文化人,而文化又以詩歌最善。因為詩為無聲畫,它與畫道可稱為姐妹藝術。山鵬先生諳通之而時習之、運用之。
筆者以為山鵬先生之詩,也似其畫之美學,即以形寫神。此神形兼備之詩,即是文學,也是生活,更是山鵬所經歷之閱歷,以成形自己之詩歌語境。而以追塑真美為文化養器的山鵬之現實主義詩歌,使以性靈(派)為主旋律,涵以境界(派)為歸正的一個修養之致知。
一個好的畫家、有成就之畫家,其前景大小,文學之底氣將決定之、道流之;山鵬先生者有此底氣、有此翰墨也。因為文學是多維圖象,文化春妍之根也,山鵬先生者,正如是也。
二、書道藝術的心象天地
畫道即書道,這是中國畫之成的第二個基因。因為筆線是中國畫的重中之重,又畫之筆線從書法中來;這也是與西方繪畫的最大區別。山鵬善書法,故精畫道筆線;且山鵬曉通書法中的行草書,這個剛健于婀娜的線性藝術是山鵬畫道抽象提煉形質的真態并真宰。故山鵬畫道之內蘊是善畫者必善書是象征也。
當然筆線是功力,亦是形象,更是心跡的化身。蓋山鵬繪畫之筆線是行草書的藝術演繹,且傳承著歷代諸多書法大師,尤似宋元之跡,或明人書道之樣式。爾時依此筆線之性入畫,畫則正道也,大承也。又此無形也藏形了。
這個書法的心跡之象,更是中國畫學形神兼備的要素與核心。介此,不知覽者,鑒者,可知此畫道美學么?!
本文所評山鵬先生之畫道,已熟練地運用一波三折的筆性之金丹,并已運一波三折圓融之筆滲入他多維圖畫樣式中,以張揚個人造象才華及圖示美術圖騰,展示出了自己對中華美術的敬仰。
三、本土之景的現代矩陣
山鵬先生生于安徽,長于安徽,對于徽學可謂了如指掌,浸淫有得。徽學中,新安畫派是中國清代畫學的最重要代表之一。新安畫派與桐城派文學文脈一致,境界相同,成就曠達。山鵬先生的繪畫傳承“新安”,心隨“新安”,又欲躍出“新安”。故他始以傳統的現代而轉換。這個現代第一性是生活,而且是自己生存、熟悉之生活,唯此才能以真入畫,以理入畫。于是山鵬蘊徽文化民居為母題,為主宰,而后以景入畫,以情入畫,又以江南民居之矩陣式形象構成。至畫呈為是民居的、民族的、熟悉的、人文的,更是具現代美學構成的一幀幀為賞者賞心悅目的、又新奇美的畫圖,以此也展示了山鵬先生始終以藝術親和著他所鐘愛的民族文化。
“矩陣”屬于數學范疇,而在現代繪畫中自覺或不自覺地采用“矩陣”原理,以開啟新的現代藝術樣式。實在“矩陣”的原理在建筑中是大量地應用的,或為建筑中“科藝同構”之核心。山鵬繪畫之“矩陣”的有意識,卻是畫理的新空間及新視角之展示;因為正是有了這個“矩陣”的加盟,至使山鵬先生之畫便有著博大而簡約的美學內涵,也使自己的傳統水墨走向了現代水墨的創新之途。誠誠然,藝術者,傳統、傳承、傳薪也。現代美術離不開平面、立體、色彩(黑白灰是山鵬安徽民居系列作的彩調)三大構成也,山鵬此圖系列,正是佐證。
四、佛學文化的禪象回歸
佛學文化與菩薩造像的追愬與研習,大約都是文化人覺悟之所為,也當是人格追塑之造化。山鵬先生在完成了文學、詩歌、書法、山水(風景)等文藝的修為,并均有雅、有實、有思、有文的成就后,又毅然地以反觀內照去求達佛學文化的禪象回歸,勇為觀音菩薩造象。這是山鵬人格升華所為,自然亦是藝術成熟后的再出發,再創造。這種藝術創作的勃發與情韻當然是自強不息中的維維之“高尚其事”《周易·上經》之藝文法則。
高尚其事之藝文者,又是傳統文人畫中人品、才情、思想的又一功力再深入、再沉雄之思遠矣!
當然山鵬畫菩薩之慈航、寫佛像之色空,須要博大精深之佛學文化作底蘊,又要運中國畫自吳道子寫佛像之“吳帶當風”之傳承。為了這個“吳帶當風”之傳承,山鵬也閱盡了佛像畫之美術史及諸多表現樣式,以至為我所借鑒及自信地合迫著自己心中那個雅真的觀音圣像之形態與神韻之味象。對于這個真、善、美、慧的、中國人心靈中最為崇拜之觀世音菩薩之善美之像的筆下造像,山鵬可謂歷盡諸多滄桑并付出層層潛在心智,以求得“濟眾”《論語》和“逸倫”《抱樸子》。而今他已基本完成了這個藝術方陣并傳承要領和文化使命。
我由衷地祝賀山鵬先生在禪象藝術的傳統回歸并創造中,依尚簡尚形之造像霞照出之,成為這一美術文化命題之傳薪者,而感到欣慰并致賀也。
五、自然造化文化造象的美術使命
眾芳春發的藝術追愬,厚積薄發的美術圖騰,是山鵬先生及中國文化精神關照下的一切美術工作者之所思、所塑、所寫的人文之圖真。
山鵬先生藝術中的眾芳春發是心靈美的管歸、以及藝術血液流淌之華茂。厚積薄發是一切成就者的過程和閱歷,山鵬先生藝術之成必如是。關鍵的是:山鵬先生的厚積是綜合性文化藝術的厚積,這個是難度,亦是高度。這尤似登山,厚積基地越大,登山就越高。畫山水也此哲理。如北宋山水畫諸大家,范寬、李成、郭熙等均筑堅實厚大之基而山勢巍峩,成長虹氣象,蔚為大家。
如上如是,山鵬先生藝術者,可望修能以厚積薄發之文化而完善成眾芳春發之眾多諸相之藝術圖象,以完成生命即文化、文化即藝術之文化自覺而自強的人生使命。
是為評!
是為記!
時甲午五月記于錢塘
春耕草堂
作者為: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河北美術學院終身教授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