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積淀并陶鑄為一種特定的精神與文化品格——筆情墨韻中的意味與情趣;作為一種傳統的審美品質,它具有綿延、雋永的與耐人尋味的藝術屬性。
我們在畫家王家訓的作品中,讀到的正是一種取法高古、境界清幽,卻又意趣盎然的筆情墨韻氣息。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王家訓的人物畫是以現代人的情懷去詮釋古典題材的,在力求“書畫俱老”的筆墨中剝離了陳舊的蕭疏、荒寒,代之以幽默、詼諧與歡快的現代感;這使他的作品頗具“舊瓶新酒”的意味,而有了質的變化,在王家訓的筆下,因為時空、情感、文化的作用,作品的化腐朽為神奇,便給了他“為之”傾情的古典題材以現代魅力,并彌漫著深厚的文化意韻和源于民間生活的鮮活之氣。

王家訓的人物畫,既形神兼備,又從容淡定,不事張揚,不炫耀技巧,一切隨心性率意而為,筆墨則在工筆與寫意之間依題材、內容確定;譬如,一類是描繪民間世俗生活情景的作品,用筆工細謹嚴,汲取了陶瓷畫法和民間年畫的夸張、幽默手法,以線描與工筆畫風相結合的手法去呈現一種古老的民間生活方式和情趣;用線流暢,色彩淡雅且富于裝飾性與空間平面化,人物在約定俗成的符號化表現中融入了鮮活感和生動性;在承繼了古老的傳統形式表現中,賦于其民間世俗生活的生命力,并從中煥發出濃郁的東方文化氣息與詩意底蘊。

事實上,王家訓這類作品體現著一種積極的意義——為舊形式注入新的內涵,使人耳目一新,且從舊形式中提取積極因素,加以運用,在時間的歷煉中,為人稱道和喜聞樂見。

王家訓較好地處理了“舊瓶新酒”的矛盾關系,在以傳統題材為載體的表象中,注入了他對平民生活與現實氣息的感受,使作品以傳統式的外在形態與現實的生活感受相結合,創造了一種從舊題材中翻然出新的筆墨秩序和平穩、沉靜又不失歡樂的美感。
《藝術在線》37期江蘇專刊敬請關注!詳情請登陸卓克藝術網點擊“藝術在線”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