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綱,湖南長沙人,湖南省中國畫學會主席,湖南省美術家協會中國畫(水墨)藝術委員會主任,和平畫院院長,湖南省愛心助殘書畫院顧問。1999年被中國文聯評為“中國百名優秀青年文藝家”。
作品收入《新中國美術史》、《中國現代水墨畫》、《中國當代美術1979至1999年》、《當代名家山水畫線稿》等大型畫集。出版有《現代山水畫庫——石綱山水畫集》、《石綱畫集》、《石綱山水精品》等。

云藏大壑
湘楚巫夢 屈騷遺韻
文/唐橘洲
絢爛的楚文化哪里去了?現當代湘人常有此問。
說起楚文化,有人會想起屈賈詩文,以為那奇詭瑰麗的《離騷》、《九歌》,那傷感幽渺的《鵩鳥賦》、《吊屈原賦》,就是湘楚文化古老的源頭。至于鄉野民間沿襲的巫風、儺戲,更 多是古時楚地生民對人與神、人與魂交流的想象和模擬,就像如今還殘存的清明、中元。當是時,在竹林茅屋,丘陵水田之間,鑼鼓敲響,鞭炮齊鳴,伴隨著鳥鳴猿啼,煙雨茫茫。
如果把石綱畫的神奇瑰麗的山水與屈騷詩文對照著看,會覺得石綱畫的就是屈原時代的瀟湘,他是把楚辭形象化了,變成了畫面上的浪漫瀟湘。
石綱所畫的湘云楚水、湘楚巫夢,是彌漫在瀟湘大地的雨霰和云氣,是升騰在紅壤山頭和青綠草木間的煙霧和塵埃。這人格化的山水,分明凸現著古老湘人(“不服周”的蚩尤后代們)孔勇尚武、不屈不撓的心性和意志,回蕩著他們與環境、宿命和仇敵所拼死抗爭而歌詠的《國殤》和《招魂》。

云霧潤蒸
是的,石綱所畫是上古的瀟湘,他傳承了屈騷楚辭的遺韻,是我們祖先對大地和人生的浪漫想象與歌詠。這樣的景象,我們仿佛在長沙子彈庫出土的描繪巫師乘龍升天情景的帛畫中見過,在馬王堆老太太的漢墓帛畫中目睹,這一切,讓我們感到多么熟悉又多么陌生。
曾經,或者說自唐宋以來,我們熟悉的古代瀟湘山水圖像,是遼闊清深,孤寂悠遠。在五代董源《瀟湘圖》中,是水闊天長,遠山茅屋,那是悠閑散逸的意境。宋代宋迪的《瀟湘八景圖》,選取湖湘大地上有代表性的八個圖景細心描繪,更是成為不僅是湖南、而且是江南山水的集中代表,是中國山水畫的經典,影響深遠,流播至今。
近人傅抱石,有名作《屈原》、《二湘》等,以屈原、湘君和湘夫人為主角,以莽江闊天為背景,充分表現出古老的瀟湘愁緒,是近代屈騷題材繪畫的代表作。但它畢竟不是純粹的山水畫,因人物的突出坐實了畫面的情感和意境。
石綱的山水畫,以恢宏博大的氣勢、絢爛斑駁的色彩,靈動奇詭的氣韻,創造出上古瀟湘蒼茫、混沌,而又充滿神秘詭異的意境。
感謝石綱,讓我們重回如詩如夢、迷茫神異的上古瀟湘,在畫面上重溫偉大的屈騷楚韻。
霜林

紅影照崢嶸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