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藝術品具有的金融化、資產化屬性越來越清晰。藝術贊助不再只是紙上名詞,它既是文化行為,也是具有資本屬性的社會活動,美國和德國等西方國家,捐贈藝術作品或資金給美術館,被看作是重要社會貢獻,國家相應的稅收制度也為民間資本轉化成培育和保護藝術沃土提供了可能。
論壇中全球知名藝術網站Artprice首席經濟學家、亞洲區(qū)負責人馬丁·貝雷蒙(Martin Bremond)用數字回顧了2013年的藝術拍賣市場、中國拍賣行的快速發(fā)展、年輕藝術家的崛起和他對2014年藝術市場的樂觀預期;德勤藝術與金融全球主管阿德里亞諾·托切洛(Adriano Piciinati Di Torcello)就藝術市場金融化分享了他的觀點;美國知名藝術品評估專家維克多·維納(Victor Charles Weiner),向大家介紹了藝術品如何評估、定價的知識;會議嘉賓認為亞洲地區(qū)的博覽會應加強交流,創(chuàng)建一個強大的亞洲藝博會聯盟,體現亞洲藝術的價值,以期達到共同影響亞洲以及世界的藝術領域。
藝術贊助最早起源于13世紀的意大利佛羅倫薩,之后美第奇家族在14至17世紀成為其中翹楚。而西方現代企業(yè)收藏的起源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美國,自1917年起,美國聯邦政府逐步實施慈善捐款可抵稅政策;到1930年,企業(yè)捐出5%的收入用來贊助藝術可以抵繳稅款。美國熱衷于藝術贊助的企業(yè)以金融機構為主,他們贊助戶外公共藝術、美化辦公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支持興建美術館。比如美國的摩根大通支持建立了大都會博物館,洛克菲勒家族則致力于贊助MoMA(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
德國企業(yè)的藝術收藏始于1912年拜耳公司和慕尼黑再保險公司,一百年的時間里積累了豐厚的積淀,但是由于近年來歐洲經濟的不景氣和衰退,德國企業(yè)收藏也遇到了預算限制等問題。
到了上世紀80年代,歐洲的企業(yè)收藏開始起步,企業(yè)內部收藏、捐贈給美術館,以及近年來藝術基金會的成立,眾多企業(yè)以不同的形式去贊助藝術、支持藝術。德國的德意志銀行,法國的卡地亞公司,意大利的普拉達、古馳,瑞士的雀巢公司等,都是藝術贊助的擁躉。
談到藝術贊助,藝術東京博覽會負責人金島隆弘對本刊記者表示,在日本對藝術贊助最熱衷的主要有三個群體:分別是來自國外的大型金融機構,如德意志銀行和瑞銀等;日本本國金融機構和本土的企業(yè)及藏家。他們的藝術贊助不僅關注成功藝術家,而且非常重視、支持年輕藝術家和對青少年的藝術啟蒙及教育。日本國內還經常舉辦本土及全球性質的藝術賽事,既活躍豐富了藝術市場,還能在各種藝術活動中挖掘新人、培養(yǎng)藝術創(chuàng)作的“接班人”。
美國的20家公司里面有13家公司會贊助藝術,歐洲的20家公司里有15家投資藝術。相比之下,我國國內的藝術贊助發(fā)展情況如何呢?
據了解,現在國內企業(yè)贊助藝術最主要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做企業(yè)收藏:如泰康人壽保險公司連續(xù)15年參與企業(yè)收藏;另外有一些企業(yè)采取的方式則是直接購買作品和贊助展覽,這在業(yè)內看來還屬于藝術贊助的起步階段行為。
由《2014企業(yè)藝術贊助報告》得知,2013年我國國內企業(yè)收藏的整體資金規(guī)模繼續(xù)增長至約600億元,年增長率為33%。在收藏范圍上,目前國內企業(yè)仍以書畫和瓷器雜項等傳統(tǒng)藝術品為主,這一類的占比高達82%;當代藝術品的收藏比例隨著市場的調整有所下降,占到8%;國際藝術品的收藏比例占10%。事實上,在中國,很多企業(yè)都沒有意識到,藝術贊助會帶給企業(yè)品牌增值、積極的社會效應等無形價值。
藝術贊助: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
藝術贊助: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
藝術贊助: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