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賓虹 大盂鼎銘文手卷
日前,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4年秋拍全球征集)將于7月5日至6日在上海希爾頓酒店(靜安區華山路250號)舉行中國嘉德2014秋季拍賣會征集活動,希望各界藏家朋友蒞臨攜寶參加。
“海派”是近現代中國十分重要的一個繪畫流派,十九世紀后期至二十世紀初,上海一躍成為中國乃至東南亞最大的城市。文化的互補與價值的融合,使海派書畫在形成之時便擁有了“海納百川”的氣度與姿態。

黃賓虹《山川臥游圖》
上海開埠以后,多種文明與藝術在這里交匯,吸引了各地書畫家,尤其是江浙書畫家的到來。曾經的《申報》主筆黃式權在其1883年著的《淞南夢影錄》中寫到,“各省書畫家以技鳴滬上者,不下百人”。由此可見,海派書畫不僅組成人員廣泛,而且風格兼容并蓄,筆墨的表現呈現多元化,題材的選擇也更親和入世。自藝術品拍賣恢復以來,不少海派書畫家的作品都登上了拍場,引起了海內外藏家的關注。
黃賓虹作為海派書畫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在拍場上受到了熱烈的追捧:2011年嘉德秋拍,黃賓虹三米長卷《山川臥游圖》曾以5290萬的高價成交;而在今年嘉德2014春拍的“重要私人珍藏-仁妙軒藏中國書法集珍”專場中,黃賓虹《大盂鼎銘文手卷》以1725萬元成交,創下黃賓虹書法類作品的最高紀錄;緊接著,“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專場中,黃賓虹的《南高峰小景》以6267.5萬元成為全場最高價拍品,也刷新了黃賓虹畫作拍賣紀錄。

黃賓虹《南高峰小景》
《南高峰小景》逾十二尺,是賓虹老人92歲高齡時的巨制。此時的大師已心手和一、物我兩忘,如此巨障,層層點染,興致筆隨,隨處盡是夕陽無限。黃賓虹于此畫的題識中寫道:“舟泊西泠橋,暢觀越友攜篋元人真跡,歸寫南高峰小景”。當時,賓虹老人紀游西湖,泊舟于西泠橋畔,欣賞友人攜來的元代名家真跡,回來之后欣然作畫。我們不難想象:這一定是一次盛大的文會-因為有元人真跡可賞,至于有多少人參與、舟中環境如何、是否有香茗美饌,這些對于賓虹老人而言,都不重要,也正是由于此次文會的感染,賓虹老人創作出了這幅不朽名作《南高峰小景》。
畫作筆墨秀潤而結構精嚴,諸種意向安排妥貼,重巒幽谷、密林陡壑、隱舍懸瀑、岫云山徑,層次頗多,但畫面氣脈貫通,意趣生動,繁密處不能容針、疏空處幾可跑馬,賓虹老人對于畫面結構的拿捏可謂妙到顛毫。從技法上來看,賓虹老人以水墨、小青綠技法并輔留白之法,描摹云巒、青山、古樹、幽居,信手拈來的積墨、破墨、漬墨、鋪水,在紙上任意縱橫、氤氳而生,呈現出時而濕潤厚重、時而干處發白的審美效果,而筆墨攢簇、層層深厚,入眼皆是水墨林立,云煙幻滅,好一派活生生的自然勝景。題識有記:《南高峰小景》為饋“伯鈞先生”之作,伯鈞即為章伯鈞,與賓虹老人有同鄉之誼。
近現代繪畫史上有“南黃北齊”的說法,其中“北齊”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鳥畫巨匠齊白石,而“南黃”說的就是海派山水畫大師黃賓虹,這一說法足見黃賓虹的藝術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而黃賓虹卻是藝術市場中“被低估的大師”,雖然作品受到同行和美術批評家的認可,但其作品在市場表現上遠低于近現代其他名家。黃賓虹曾說:“我的畫,需在三五十年后才有市場”。到今年,距離賓虹老人離世已近60周年。當初的審美趣味和習慣有別于今日,此番《南高峰小景》的出現也在印證一個事實--黃賓虹的創作正在得到業界和市場的正面回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