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家同
1929年生于江蘇江寧,字謙之,號綠野,堂號晨曦樓、靜意軒等。1952年畢業于國立南京大學美術系,師承傅抱石、陳之佛等先生。
中國美協會員,歷任合肥市美協主席、合肥書畫院院長、黃山畫會副會長、安徽美協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1992年享受國務院所發政府特殊津貼。有《裴家同畫集》、《裴家同山水畫選》等面世。
作品欣賞







仙風道骨潤筆端 氣韻橫生顯靈秀——品裴家同先生山水畫
邵大箴
胸懷意氣任激蕩,筆落山水自淋漓。只有胸中自發浩蕩之思,腕底才生奇逸之趣,驚世之作。從裴先生的畫里,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大山大水,更是一種人文的升華與頓悟,裴先生筆下的大山大水,不顯山、不露水,很儒雅,很安靜,透著一股溫純優雅的氣息。然而山山水水的皴擦點染之間,卻筆墨精到,筆情墨韻,氣韻綿長,氣象萬千,總有那么一股恍若穿越了遠古的平和安祥的氣息,給處在喧囂都市的我們吹來古雅之風,叫人心氣平靜,百慮皆忘。先生所表現的是一種大氣而靈性的山水家園,體現的是一種無私天地寬的人格魅力。
續中國山水畫之古韻,裴先生師從名師,得益于陸儼少、傅抱石畫藝,又師法江山,學貫天人,情窮造化,終創一家之生面。
“學不師古,如夜行無火”,裴先生之所以能抵達今天這樣的藝術高度,跟他秉承了謙遜的學習態度是分不開的。他自幼熱愛繪畫藝術,長期堅持對民族繪畫傳統的學習、創作和研究。曾下過很大的氣力研創油畫、版畫、年畫。正統嚴格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繪畫技法訓練,給他打下了深厚扎實的功底。為深入理解傅、陸山水,他沿著兩師的繪畫筆路溯源。他由傅氏山水之路而訪清初大畫家梅清,再問石濤,再追米芾、董源、倪云林、黃公望、沈周等明宋、五代諸家。由陸氏山水之路而上學清“四王”、元“四家”直至宋、唐諸家,通過研究,他認為傅、陸二師的山水畫風格盡管差異很大,就其基礎來說源于傳統,有些繪畫經歷和藝術的趨向是一致的,如同黃山的兩座高峰,就基礎而言,是連在一起的,只是向上的風貌不同而已。此后,他系統地研究了“新安畫派”、“黃山畫派”。
師古更要師造化,裴先生深諳其要領。為畫出自己胸中的山水,他“搜盡奇峰打草稿”,游歷祖國名山大川,遠涉桂林與巴山蜀水、泰岱、黃山、九華山等地,以名山大川滌蕩胸懷,憑胸中才情揮灑墨浪,創作了許多經典的山水畫力作,以不俗的成就驚艷畫壇。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