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毅
人物名片
關毅,中國文物學會傳統建筑園林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紫禁城學會理事、北京市工商聯收藏品行業商會副會長、北京世紀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術研究院院長、故宮博物院乾隆花園古舊文物家具修復項目負責人。主持故宮博物院乾隆花園古舊文物家具修復,研究獨辟蹊徑,學術上屢見創新。
圈椅承載不同時代的精神需求
圈椅的歷史要追溯到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是我國歷史上大動蕩、大變革的重要時期,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等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而使整個社會呈現出全新的面貌。士大夫階層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追求,導致魏晉時期憑幾等家具的出現。唐代文化的融合和繁榮,讓上流階層更加青睞靠背舒適、器型優美和裝飾華麗的家具,圈椅的雛形就此出現,也使憑幾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宋代崇尚自然和禮制,使圈椅風格走向款式簡潔與裝飾雋秀,其搭腦與扶手一順而下,謙恭內斂,椅圈和座面呈現天圓地方。
在崇尚質樸的明代,追求精神享受的文人參與了家具設計,用線條、留白和材質本色,彰顯器型、韻味與工藝之美。靠背和扶手連在一起順勢而下,以托住人的肘部。依據人體脊椎彎度,把椅背設計出“S”型曲線;為了加大后背與靠背的接觸面,椅背與座面形成100度傾角。這些更趨向舒適的創新設計,把圈椅推向巔峰。

清 黃花梨雕龍紋圈椅
皇宮圈椅堪為宮廷家具典范
清康熙年間,為了滿足皇宮對家具等陳設與裝飾器物的需求,清宮召集天下能工巧匠,設立了造辦處。圈椅在皇室這個優越的文化殿堂里,發生了彰顯貴族血脈華麗蛻變,演變成為皇家御用“皇宮圈椅”。
皇宮圈椅一改沿襲與繼承明代傳統的狀態,保留圈椅原本體態秀麗、造型洗練、形象淳樸的“書卷氣”的同時,為了顯示皇權,追求華麗、威嚴和氣派,在器型和韻味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創新。線條和靠背更加平直,靠背與座面也更為垂直,座面下增加束腰,椅腿下端加入托泥。
皇宮圈椅化簡素為厚重,以繁復為雍貴的創新,使圈椅的形制更加完善。在雍容華貴中透著儒雅,匠心雕琢中蘊涵書卷之氣。皇宮圈椅以古人對藝術和自身之美的追求,成為宮廷家具的經典之作。

清中期 紅木寶珠紋圈椅成對
主流時尚,皇宮圈椅的靈魂源泉
皇宮圈椅之所以身份不菲,是因為它是宮廷文化的載體和象征,意義遠超使用功能,可以說是創新賦予皇宮圈椅以靈魂。中國歷來講究器物載道,圈椅一路走來,獨領風騷,成為不同時代的“寵兒”,最終花落皇室。緣于不斷迎合主流社會的傳統時尚,這種創新是值得推崇和追求的。在清代社會,時尚流行是以皇城為中心,從上而下、由內及外輻射。在時尚元素呈多元化的今天,皇宮圈椅已“飛入尋常百姓家”。然而與清代相比,現代人的身高、體量都變高大了;家庭相對宮廷,在采光、裝飾、陳設等視覺審美方面的需求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對當下的紅木家具企業而言,需要準確把握這些變化,把創新滲透到設計與制作中。因為只有創新才是藝術,模仿只能是匠人。換個角度說,創新本身也是在醞釀著時尚潮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