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召麐作品
方召麐的書畫作品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見諸拍場,80年代價格持續攀升,1996年達到頂峰。1996年以后,市場流通數量與價格在波動中上升,尤其是2009年以來,隨著內地市場規模的擴充與藏家信心的提升,方召麐作品成交數量與成交金額不斷上揚。經過2012年的短暫盤整,2013年市場規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方召麐作品的價值得到市場的肯定。

方召麐作品
香港上流社會競相收藏的“硬通貨”
晚年居于香港地區的方召麐,由于種種原因,并不為內地所熟知。但在香港地區和海外藝術圈,方召麐享有極高贊譽。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方氏作品是香港上流人士競相收藏的藝術“硬通貨”。“方先生一張畫可以換香港一套房”之言至今流傳。
她的畫是深受香港上流社會青睞的藝術收藏品。李嘉誠、霍英東、邵逸夫、賭王何鴻燊、特首董建華、猶太收藏家瑪麗莊智博夫婦,以及英國收藏家許謨士、水竹松石山房主人(香港大收藏家)都藏有她的作品。著名詞作家林夕不僅收藏方召麐的作品,還臨摹她的書法寫經,林夕認為方召麐的字“美得不得了”。在他看來,“齊白石的蝦和方召麐的船,都是可以不斷重復而別有韻味的”。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方召麐的“磐石圖”。方召麐曾獲得香港特區政府的至高贊譽“紫荊勛章”,她的梅花圖還被印在香港地鐵票上。

方召麐作品
2000年前后作品面世量短暫下降
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特區政府出面請方召麐書寫香港回歸紀念碑,立在黃帝陵內。1998年,方召麐在中國美術館辦展,上下兩層500多幅作品,盛況空前。
2000年以后,她的作品在內地拍賣市場亮相機會較少,導致價格有所下降。但2009年以后,方召麐作品的上拍量、成交量皆有明顯提升,截至2014年2月,共有368件作品見諸國內外藝術品拍賣市場。
據數據表明,2013年春季,方召麐作品價格指數升至史上最高值,為8.27萬元/平方尺,是2005年春的2.5倍。2013年秋,指數回調為6.33萬元/平方尺。其中,經香港蘇富比拍出的1989年作品《壯麗山河》以126.24萬元位列高價成交榜首,是最高估價的4.2倍。
早期海外藝術家正被重新發掘
而隨著早期海外藝術家市場的抬頭,作為足跡遍布世界的20世紀杰出女藝術家,方召麐在書畫創作中的成就與美術史地位再次被挖掘。
2014年適逢方召麐先生100周年誕辰,回看剛結束的春拍,方召麐的作品價格明顯升溫。盡管市場大環境仍在調整、拍場氛圍理智謹慎,方召麐的作品卻以高出估價幾倍的價格成交。如北京匡時 (北京匡時2014春拍17.5億元圓滿收槌)春拍中,1980年的作品《神》估價為18萬元至20萬元,最終以63.25萬成交;北京保利拍賣中,方召麐鏡心作品《一樹紅花》估價36萬元至56萬元,最終以74.75萬元成交;而在4月份的保利香港(保利香港2014春拍結果公布:總成交額達11.36億港元)拍賣中,其鏡心作品《閑云流水》估價30萬元至50萬元,最終以高出最高估價近4倍的價格184萬元成交。
方召麐一生筆耕不輟,回望她不同時期藝術風格變化,脈絡清晰,堪稱整個二十世紀中國畫壇師古、融西、求新大趨勢的縮微圖。“于無人處開新路”,相信在市場大環境的助推和藝術史的再發現之下,方召麐作品的藝術價值必將得到人們的重新認知,其各個時期的作品均會在市場上體現出應有地位,未來價值走勢值得期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