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祥東
孔祥東(南京) 作家、收藏家。江蘇省作協書畫聯誼會副秘書長,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著有散文集《尋夢》(孟帆)、詩集《生命的印痕》(孟帆)。專著《藏畫瑣記》等。
拍賣這種交易方式,集中展示眾多藝術品,易于招攬形形式式的買家,通過競價得到拍品,公平中也充滿對人性的利用,激情競價推動了價格輪番上漲,有時常常是非理性的。
參加藝術品拍賣會的大致有:富商、行家、投資客、收藏者。藝術品拍賣把奇珍異寶呈現在眼前,激起各種人的欲望,每場拍賣都像是競技場。因為真假、價值判斷都需要很高深的專業水準,因此行家與投資客在拍賣會上常常有很隱秘的私下活動。
比如,拍賣前好手對沒有標示重要流傳依據的拍品,往往諱莫如深,絕不露半點口風,私下卻聯絡、試探對手,希望對方不買,或友情相讓,或承諾對方一人或幾人支付對價。也有因財力不夠,或為降低風險,幾個人商量合伙競買某一拍品。還有人對自己想買的拍品,散布反面消息,或在拍賣現場直接阻止相熟的競買人舉牌。也有熟人相遇一方礙于情面主動放棄,或在現場達成默契合買。這些都是常跑藝術品拍賣會的人無窮無盡的談資。
有意思的是,英國記者彼特·沃森在《拍賣索斯比》一書中所寫情景:英國的拍賣場上有一種稱為“圈(Ring)”的競買人串通形式,即對某件拍品感興趣的若干競買人在拍賣前會商,讓其中一人代表大家出面舉牌,買到該拍品后,再在這個“圈”中進行競價,誰出價最高就將拍品歸誰,然后將溢價部分平分給沒有得到拍品的其他人。
這肯定是一幫紳士所為,而中國拍賣忙碌的富商炫富的沖動下可能還沒有這種閑情。但有同一地域的行家也如此操作,事先約定派一人競拍當地書畫家的作品,然后再議價分配,有時也采用多輪競買的方式,最終所有參與者平分溢價。
想當初藝術品拍賣還沒有現在這么火,拍賣會主要在京滬兩地,幾家拍賣公司春秋兩季拍賣時間都相對集中,之外也穿插幾次小拍。那時參加拍賣會的主要是業內人士,我也混跡其中,拍賣結束以后,南京人常常集中在上海廣西北路的一家民國老飯店、北京昆侖與華都之間的快捷酒店,大有坐地分贓的意味。所買主要是能賣錢的當代書畫,這種不傷和氣,大家得利,有時對拍賣會失落的感覺多少有些撫慰。只有一個畫家指責這種行為打壓了南京畫家在外地的價格,好在隨著藝術品圈子大量涌進財閥和新人,可以串通的機會已很少。
老牌的英國紳士卻依然如故,以致2014年4月1日,一項針對拍賣中競買人惡意串通的法令開始施行。該法令要求參與簽署合法聯合競買協議的競買人必須向拍賣行提供合同的詳細資料,包括參與各方的名單、目標拍品、聯合競買的具體安排等。試圖打擊“拍賣圈”現象,遏制人為壓低拍賣價格,畢竟英國現代拍賣史已經300年以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