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上,據不完備的統計,有2500多個大大小小的民族。在這樣燦若群星的民族天宇里,首推中華民族創造了歷史最為悠久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凝集著中華民族先人們的偉大創造,集中記錄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歷史命運、歷史傳承和歷史追求。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文明,是全人類幾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至今仍延續發展的輝煌的文化和文明。我曾經先后被大陸邀請,參加過兩屆于河南新鄭舉行的祭拜民族始祖黃帝的大典,每一次都深深感到作為人文始祖黃帝的子孫的光榮和驕傲。5000多年前的炎黃二帝,為中華兒女的文明歷史植下了深深的根脈:開元文化、王者文化、驅災文化,是我們民族文明的開端。
中華民族的古老漢字,是我們先祖最獨特、最優秀的創造。漢語和漢字,按照使用的絕對人數計算,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語言和文字,遠遠超過排名第二的英語。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創造了璀璨精深的文化,為全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中華民族就倡導“教學為先”的理念。《易經》開啟了人類教育的先河。到公元200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中華大地出現了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同時呈現出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時代。哲學作為人類最高智慧的體現,此時已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縱橫家等流派,在中華文明的大地上熠熠閃光,結出豐碩的成果。太史公司馬遷曾經做過如下的描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著《說難》、《孤憤》……”這些中華先祖的明哲大家,在哲學、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教育、軍事、科技、宗教等領域,競相提出經典的學說,對人類社會價值體系作出了文化指引,至今仍閃耀不滅的光輝。
在文學藝術領域,為中華文化奠基的《上古神話》、《詩經》、《楚辭》、《諸子散文》,以及攀登高峰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都是人類文化的精品;漢字書法藝術中的商周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秦篆、漢隸、魏碑、楷書、行書、草書等流派紛呈的書體;以及中國畫中的巖畫、潑墨、工筆、寫意;還有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昆曲、京劇;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的雕塑;遠在三千多年前就已形成完整音樂藝術形態的“宮、商、角、征、羽”的五音……都堪稱中華文化——人類文明的永恒的驕傲。
先秦時代的成文法典《法經》和“商鞅變法”,是中華法學的前驅。當世界其它民族和地區仍然實行“以物易物”的交換方式時,中華民族已經采用刀幣、布幣及銅錢等貨幣,形成金融流通的市場。迄今仍被中國銀行和華人華僑銀行采用標識的外圓內方的銅錢造型,外圓喻天,內方喻地,天地圓通顯示出中華經濟的繁榮與昌盛。
中華民族古代的軍事家們創造了“用兵如神”的軍事理論。對戰爭性質、戰爭觀念、軍隊建設、用兵謀略、攻守戰策,總結出創造性的法則和實戰經驗,至今仍被廣泛的學習、研究、使用。號稱“兵家始祖”姜子牙的《六韜》、號稱“兵圣”的大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久經戰場考驗,百戰百勝,久負盛名,迄今仍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孫子兵法》中的《謀攻》之略以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哲學思想體系,不僅在軍事上,也在市場經濟中被廣為吸納運用。
中華民族的先人以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創造了無數的科學技術成果,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深刻變革,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無與倫比的貢獻;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農業、數學、天文學、歷法、醫學、藥學、地理學等眾多學科的文化典籍。特別是2000多年前發明的造紙術和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地動儀、渾天儀,帶動了世界文明的大飛躍;數學家祖沖之是全人類中把圓周率精確地計算到小數點后的第一人,而外國數學家晚于祖沖之一千多年以后才取得同樣的成果 。至于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以及針灸醫學,中醫藥學,修建萬里長城和大運河,早已是馳名世界的偉大創造,無需再在這里一一例舉。
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和科學技術創造,曾經在人類發展史上保持了十個世紀以上亦即千年以上的全球最先進的歷史地位。而中華文化又秉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和氣概,勇于并善于與世界其它民族的文明不斷交流互鑒,給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雙向注入了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現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有五十六個民族。大陸有近十四億人口,港澳臺地區有幾千萬人口,散居于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華人華僑有五千多萬。這些中華兒女不僅以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為標志,更重要的是他們共有一顆中華兒女心。這些中華兒女在不同地域、不同歷史時期薪火相傳、發展壯大,就是因為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民族之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中華兒女在民族之根的哺育和支撐下,充滿自豪與自信,克服各種艱難險阻,生生不息——因為他們始終在堅守中華民族的根脈和中華文明的精神家園。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