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國畫學會立志傳承長江文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書寫描繪湖北美術事業。借本次“湖北省中國畫學會第二屆作品展“之機,湖北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魏金修暢談創作心得。
魏金修先生介紹說:通過長期創作,他積累了具有個性特征的審美經驗。他的作品做出了一些超越中國傳統花鳥畫程式化語言符號的探索,但又沒有背離中國畫建立在特定文化屬性、特定工具材料基礎上的語言形式特征,是一條根植傳統文化的求新之路。他希望通過廣泛關注各種藝術門類及其表現方法,將多種藝術手段融入到自身的創作中去。
談及即將舉辦的“‘楚風經緯’湖北省中國畫學會第二屆作品展”以及前幾日剛評選出的百余幅優秀國畫作品,魏金修先生結合自己的入選作品發表了觀點,他說:“我不去刻意摹仿‘老辣’,也不喜歡那種欺世般的‘清高’,我努力使自己的創作具有較強的時代感,能與現代人文環境合拍,能與現代審美情感合拍。我所努力和關注的是采取跨越距離和時空的藝術圖式,來表達一種當下情緒。同時把客觀自然的表達與主觀意象的表現結合起來,構成了我自己新的藝術創作框架,在開拓審美視野和豐富內在情感上達到語言形式與思想內涵的統一。 我的花鳥畫演繹了傳統花鳥畫向現代花鳥畫的轉型”。
當談話內容涉及專業技法上墨與色如何理解和運用時,魏金修先生表示:“注重墨色的變化與韻味。將墨與色的相撞、滲透,色塊燦爛與靜黯的構成等等,都作為訴說情感、表達情緒的手段,使其雖在物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對于墨,我情有獨鐘。因為水墨在毛筆中的運用,奇妙無比,這是幾千年中國美術史無數前賢藝術創作的天才創造。中國畫賴以造形、賴以渲染、賴以烘托氣氛、賴以表達情緒。中國畫離開了墨就象沒了主心骨,墨的運用只要比例適度,和任何一種顏色放在一起都很美,一種單純的顏色所無法表達的美“。
此次“‘楚風經緯’湖北省中國畫學會第二屆作品展”匯集了不少中青年藝術家作品,魏金修先生強調說:“中青年畫家代表了中國書畫的未來,現在優秀的中青年藝術家在當今國畫界已經是一支非常重要、不容忽視的力量。湖北省書畫藝術之路還很長,藝術創作要突破畫家自身,則需中青年藝術家不懈的探求和努力。希望在不久的未來,湖北省中青年藝術家能夠得到社會大眾更多的關注,也希望得到實力藝術機構的大力支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