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專場前言
澄懷觀道
玉經歷了七八千年的歷史變革,在每個階段,玉被賦予了不同的文化特征。
在殷商時期,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過程業已初步完成,和田玉成為道德、習俗、神靈、權力和財富的象征物。自儒家文化產生,儒家學派為進一步宣傳他們的學說,需要用一些物質的載體,故而總結了殷商時代開始使用和田玉的經驗,尤其注意到統治階層喜愛和田玉的感性經驗,用儒家的道德觀念去比附于和田玉物理性質的各種特征,進行從物質到精神、感性到理性的理論創造,賦予了君子的美德,即所謂玉德,有: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十一德之說,另有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出的玉之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歧,潔之方也。”而自漢始,儒家文化具有了主流意識形態的政治地位,并延續千年,這也使玉在歷代的地位得以穩固。
“言念君子,溫潤如玉。”玉如君子,它是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和社會道德的象征物。同時,在宗教方面用玉制作禮儀祭祀之器,成為溝通世俗人間與祖先神靈的法物。在政治方面嚴格規定從天子到各級官吏的用玉要求,《周禮》中規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這一切為人們尊玉、崇玉、愛玉、敬玉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柱,并直接影響到民間的廣大基層群眾視玉為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最高標準,以及美的參照物。
玉有靈性,素為高潔之物。中國人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這塊玩石美玉里。玉之愛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
玉之高潔,可澄懷。玉之通靈,可觀道。
0462
清乾隆 白玉嵌彩寶如意
L.37cm
清代,如意備受皇家推崇,在清宮中盛行,其中乾隆皇帝尤愛,一時成為地方官員朝貢的重要品種。凡皇帝登基、大婚、元旦、萬壽等節慶之日,天下最精粹華美的如意紛紛被貢入皇宮。
本品以白玉為材,整器用百寶嵌工藝裝飾。如意頭用青玉、碧璽等組成牡丹,下部為山石及萬年青。如意柄上用碧璽、白玉、紅珊瑚和各色彩石組成長在巖石上的兩株壽桃,間飾靈芝、鵪鶉和蝙蝠,寓意平安、長壽、幸福。該如意完整,構圖疏朗有致,氣息尊貴雍容,雕琢精湛別致,堪稱乾隆朝同類如意之翹首。
RMB: 1,800,000-2,400,000

0511
清 翡翠三羊開泰香爐
H.13.5cm
老坑翡翠為材。由蓋和爐身兩部分組合而成。爐身半球形,下承三條獅首象鼻形足。朝冠式耳,并琢出活環。蓋呈覆盤形,與爐身子母相扣,近球形。蓋上圓雕三羊,寓意三羊開泰,為清代翡翠玉雕精品。
RMB: 1,000,000-1,400,000

0463
清 白玉水洗
L.21cm
和田白玉為材,致密瑩澤。用材碩大,雕飾精細。整器呈海棠花形,兩側透雕蝴蝶銜活環耳,內底和外壁剔地浮雕一枝海棠花。圈足、外底亦琢刻成海棠花枝。整器用材貴重,造型別致。為案頭清賞重器。
RMB: 800,000-1,000,000

0522
清 南紅瑪瑙荷花蝴蝶瓶
H.17cm
瑪瑙為佛教七寶之一,一直被當作辟邪、護身符使用,同時亦被視為美麗、幸福、吉祥、富貴的象征。天然瑪瑙石質堅硬、潤滑、凝重,因此它的雕刻比起玉石雕刻更費功夫。
此瓶以南紅為質,料工俱佳,風格優雅中蘊大氣方正之氣,以寶瓶之剛配荷花之柔,并以巧色雕成蝴蝶一只,翩翩起舞于瓶腹。匠心獨具,意韻悠悠。
來源:比利時藏家舊藏。
RMB: 500,000-600,000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