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鐵林

張鐵林作品
除了熒屏上的皇帝形象,演員張鐵林私下極遵“古意”。近日張鐵林接受了記者專訪,他謙稱自己是書法“愛好者”,認為書法寫到死都會覺得還是寫不好,這就是書法的魅力!不斷進步的張鐵林總不滿意幾年前舊作,愛撕掉它們,而對于收藏的手札,張鐵林稱將來都會捐給國家。
談書法
多年苦功練就“手藝”
張鐵林自小生活在古都西安,西安碑林就是他家的“后花園”,碑林里那一塊碑在什么位置、何種風格,何種字體,他都如數家珍。受訪時張鐵林透露自己斷斷續續寫了40年,“我比有些所謂專業寫書法的人年頭還多,下的功夫還大。”
寫字對于張鐵林來說就像門手藝,從小他就有意識要學習各種“手藝”,“每個人都應該追求安身立命手藝,而這是大部分人不會注意的很接地氣的東西。我時常在想,要是打仗了一片廢墟,我能夠生存的途徑有很多——過年了我能擺地攤給人寫對聯,我還種過四年地,我也有力氣扛東西。而現在很多年輕人連鐵鍬都不會使,你給他個鎬他都不會掘地。”
張鐵林的書法功力始于臨摹,他表示中國人學習書法有很多誤區,有的人認為臨摹不重要,但如果真正開始學習書法,就必須得臨帖。張鐵林說這個過程雖然很枯燥,但堅持很重要,如果中間斷掉不繼續寫的話就完了,“書法必須練到老、寫到死,這樣都會覺得還是寫不好,這就是書法的魅力!”
總愛撕掉幾年前作品
張鐵林在40年的寫書法經歷中,不時感覺自己有飛躍之時,他說:“我不愿意說具體有哪些飛躍的點,但我確實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有進步。”他笑言自己的書法進步是逐漸的,還不時會回頭看看寫的舊作。
張鐵林有個習慣,他喜歡每隔三五天就把幾年前寫的東西拿出來撕掉一批,和助理經常一起撕一捆捆的作品,一撕就是幾個小時。他解釋:“我心里覺得那些已經不夠好,所以不想留在世間。我會留一兩張,但除了送人的要不回,其他的我一定都銷毀掉。”張鐵林透露,為避免作品扔掉被人拿走,現在他開始以“繁復”的操作毀掉要丟棄的作品,“從卷中間剪一刀,再橫過來咔嚓剪幾刀,這樣怎么都拼不起來了。”張鐵林邊說邊比劃。
接觸書法久了,張鐵林對于古詩詞也有些研究,但他總謙稱“跟專家比我是玩票”。被市場認可,張鐵林謙虛地表示大家的認可有點過:“誰寫的都有人喜歡,在我看來寫字畫畫是相互交流的事,別人喜歡的話,創作者就會喜悅。不過我知道自己確實寫得不錯,否則也不敢拿出來。”
談作畫
喜愛素描佩服陳丹青
張鐵林不僅愛寫書法,還愛畫素描,他感慨從事藝術需要天賦。張鐵林欣賞范揚的畫作,大贊范揚作品獨樹一幟:“你看他的大畫,上面燙金的底子還在,有人會覺得怎么沒收拾干凈就來展覽,這是藝匠思維方式。其實文藝時期包括米開朗琪羅在內的素描都是很隨意的。”張鐵林還很欣賞陳丹青的《西藏速寫》,透露把陳丹青畫作放在iPad里天天看。
“我也喜歡速寫,但我看陳丹青的簡直五體投地,那真的是天賦!”張鐵林特別敬畏有才華的人,天性里沒有文人相輕的想法,“我喜歡有才的人,也愛跟聰明人交朋友。因為和他們在一起,你在有限時間內聽到的、學到的,能夠成倍增長。”張鐵林稱自己不愛應酬,生活很單純:“我平時就是寫點字,演點戲,賺點錢回來買宣紙,再繼續寫字,就這樣。”
談藝術
書法重在傳承而非創新
2005年,張鐵林開始在暨南大學當藝術學院院長,開設了中國書畫鑒賞專業,同時又成立書法研究所。在他看來,藝術是綜合的,“我把我的藝術學院做得很綜合,因為藝術每種專業門類產生都不是單純的,人的視覺、聽覺等都分不開。”
談及書法,張鐵林稱繼承傳統最重要,“我參加過無數書法研討會,老專家們喜歡說兩晉南北朝的大家。但今人仿古,古人仿誰?我們必須要繼承傳統!”他認為,書法精神必須得傳承:“寫字應該是誰仿得最像最好。中國人老覺得仿得最像誰就沒有創意,所謂的那些創新書法家有多少人沒模仿過?這不是比功夫深,這是心態和觀念問題。”
談收藏
收藏手札因愛寫小字
張鐵林對王覺斯《書贈王屋年兄巨軸》與趙之謙《論學叢札》的收藏,在圈內被傳為美談。2003年,在上海的春季拍賣會上,張鐵林看上了清代著名書畫家趙之謙的《論學叢札》的39通手札,當時的競拍場景驚心動魄。談及自己的收藏史,張鐵林稱自己很長時間不太明白“收藏家”指的是什么。他說道:“以收藏為業,拿錢買重要東西但對收藏的東西不懂,這根本稱不上是‘家’。”張鐵林自認非那種只收卻不懂的藏家,他透露自己收藏手札,跟愛寫小字有關,“我收的東西和我的書法實踐有直接關系。”
張鐵林感嘆自己寫書法挺“貴族”,每天寫字看的便是收藏的那些真跡,“我寫小字眼前擺的是祝枝山和黃金水師生原札,這太奢侈了!寫六尺大字,眼前看的是王鐸真跡。書法收藏從實用到小范圍收,再到收成癮、成批,始終沒有脫離我的實踐。”張鐵林現在不再收和自己實踐無關的東西。早年他也收家具,逛高碑店買古董,后來發現根本沒精力收。房價漲得太貴,張鐵林笑言:“買一堆家具還得給它們買房子呢!現在買房子還不夠放一堆家具,還不如寫寫字。”
多年后將捐收藏所得
張鐵林稱自己雖然收藏手札,但研究功力不能跟專家比,“像趙之謙論學從札是《國朝漢學師承記》的研究,我再怎么也比不過專家對它研究得深。但收藏就像集郵一樣,可以結識一些朋友。我就因為收藏認識一些專家,得到學習,他們講解完走了,我回頭還繼續看看,繼續學習。”
對于自己收藏的這些名貴手札,張鐵林認為文化遺產屬于全社會,他將來會將這些捐獻給國家,“因為財富不是屬于你個人的,不能據為己有,雖然你可以享受曾經擁有它們的感覺。”
張鐵林透露自己收藏還有個特點,就是特別愿意給想看的專家看而不吝嗇,“我從來不認為它們只屬于我。”
談生活
和書法相比影視太無聊
以《還珠格格》的“皇阿瑪”角色走紅,又接演《鐵齒銅牙紀曉嵐》《倚天屠龍記》等多部影視劇,張鐵林毫無疑問是演藝圈的大腕,但他卻認為影視和寫書法相比顯得太無聊枯燥,“你如果像我一樣玩命寫字,就會覺得影視特無聊、枯燥,電影電視是屬于大眾的東西,太迎合了,并不單純。所以我更喜歡寫字。”
張鐵林家里寫字的書房外掛著“養晦書塾”的匾額,他笑稱是有十多年的歷史的老古董,“這是我逛店收的金絲楠木匾,掛得時間長了,就成了我的齋號,挺符合我的心境。這里就像是大家互相交流的地方,學習就是韜光養晦的過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