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古已經不再是男人的專利,曾經鐘愛新玉翡翠鉆石的女人當中也分化出小小的一撥,把玩收藏起古舊首飾和古代珠子。
“戴上光彩奪目的新玉、鉆石,更多的是吸引別人的目光;收藏時光雕琢過的古舊首飾,更多的則是和自己的內心對話。”古舊首飾收藏者陳紅莉這樣總結自己的收藏心得。
尋找和挖掘過去的美好時光
見到陳紅莉時,她剛從藏區旅行回來。她說,此行最大的收獲是四顆老蜜蠟。
“兩顆小的是蜜蠟鼓型珠,是從一對藏族兄弟那里收來的。他們的奶奶在去世前給他們一人一只耳環,金子做的托留下了,兩顆蜜蠟賣給了我。他們說要換成錢,買更加保值的黃金。兩顆大的來歷更有趣。在旅行中碰到一對藏族母子,母親脖子上掛著一串用紅珊瑚和蜜蠟串成的項鏈,是10多年前丈夫從青海買來送她的禮物,紅珊瑚的成色看起來很一般,我便上前問她能不能把其中的兩顆蜜蠟賣給我。兒子扭頭對母親說,"賣給她吧,換成黃金更好"。他的想法跟那對藏族兄弟的如出一轍。”陳紅莉說,這兩件事給她一個感受—當邊遠地區的人們努力追趕市場經濟的腳步時,城里的人們在努力尋找和挖掘舊時光的美好。
至于怎么處理到手的這幾顆老蜜蠟,陳紅莉還沒想好,她說可以做一個吊墜,或者搭配其他老珠子做一個手串,都不錯。
不過,有一些古珠,她只想讓它們單獨靜靜地待著,不和其他古珠搭配,因為在她眼里,任何修飾都是破壞,任何搭配都是弄巧成拙。
陳紅莉拿出一顆紅色石頭,在記者看來十分普通。“這是一顆瑪瑙,它代表的是佛像的"心臟"。”
幾年前,陳紅莉的丈夫和朋友合買了一尊銅佛像,打開佛像底座的蓋子,從里面掏出一堆膠狀物,勉強看出是風化的經書,里面裹著的就是這塊紅色石頭。古籍有記載,古代佛像有“裝藏”的習俗,就是古時在塑佛像時,先在佛像背后留一空洞,開光時,由住持高僧把經卷、珠寶、五谷及金屬肺肝等“內臟”放入封好。丈夫把這塊紅石頭帶回家留作紀念。
對于這顆紅石頭,陳紅莉很感興趣,精心擦掉外面的朱砂,發現竟然是一顆瑪瑙。雖然經久歲月之后已不復當年的光華,但她還是喜歡得不得了,帶著一種虔誠把它放置在家中顯眼的地方。“打眼,穿孔,掛在身上,對于它來說都是不適宜的。”陳紅莉這樣說道。一種具有歷史感的生活方式
沈波是一位老銀飾收藏者。她收藏的老銀鎖、老銀鐲非常精美,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老銀首飾藏家、作家米蘭Lady在《飾琳瑯》里的優美描寫:
“請這個鐲子回家,主要是喜歡她的工藝。剔地刀工扎實,紋飾部分隆起明顯,在老銀鐲子中幾乎可以算高浮雕了。表現的是中國傳統紋飾中的花蝠圖案,蝙蝠造型厚實中不失生動,花朵構圖也圓潤飽滿,很切合富貴多福的寓意。買回來后常戴著,不過看著那只蝙蝠不時在我手腕上晃動,我無法抑制地想起的卻是關于吸血鬼的話題……”
沈波有一家茶莊,里面琴棋書畫,頗具古風。陳紅莉也是位清秀時尚的女子,在她的影響下,身邊一群朋友也愛上了古舊首飾收藏,常有閨蜜看到她身上戴著的漂亮珠串,便強行摘了去。“和其他藏品相比,古舊首飾個頭小,容易流通,而且可以搭配服飾,價格也相對低些,這兩年逐漸成為藏市的新寵。”
米蘭Lady這樣描述自己的收藏生活:“上月訂做了兩身旗袍,想尋塊合適的老銀花片縫在其中一件領口下做裝飾。這塊原本是清代帽飾,鏤雕芙蓉,非常漂亮,于是很快買下,但后來仔細一比,發現花片大了些,縫在旗袍衣領下不太和諧,于是便找來一根銀鏈穿上做了吊墜,配領口低的衣服很好看,而且奇妙的是,無論那些衣服是古風或時尚,這花片都能搭配得天衣無縫,十分出彩……”
和米蘭Lady一樣,沈波和陳紅莉也喜歡用自己的藏品搭配服飾。沈波身邊多是一些偏愛古風的朋友,穿著中式的服裝或旗袍,戴上老銀鎖或老銀鐲,往茶莊里一坐,她們也就是一道風景。
陳紅莉卻不同,她經常能從丈夫的藏品里淘到好東西。碰到一塊清代的翡翠帽正,她會鑲成戒面—100多年的翡翠雖然水頭已經干了,但翠色非常好,以雕工取勝。老翡翠簪子收回家,她會改成耳環,竟也搖曳著綻放出別樣的美;還有來自清代后宮的護甲,燒藍搭配著紅珊瑚,現代人總不至于再留那么長的指甲吧,陳紅莉便別出心裁地把它改裝成一個別針……
在記者看來,她們收藏的與其說是一件件藏品,不如說是一種富有美感和歷史感的生活方式。外國古珠同樣豐富多彩
陳紅莉的古舊首飾正在“宣和古美術”搞一場展出。記者發現展出亮相的還有很多國外不同地區的古珠,如非洲的、西亞的,威尼斯的、古埃及的、阿富汗的……琉璃、瑪瑙、綠松石、象骨、隕石……各式各樣,琳瑯滿目。
“這些是貿易珠,17~19世紀在歐洲制造,販往非洲,是最受歡迎的裝飾品,也是可以流通的貨幣。”陳紅莉指著其中一些色彩絢麗的珠子告訴記者,“這些產自威尼斯的貿易珠工藝十分復雜,其"千朵花"呈現出繁花似錦的色彩和圖形,喜氣洋洋,最受熱情奔放的非洲人喜愛,雖然現在看來只是不太值錢的琉璃,但那時是稀罕的高科技產品,可用來和非洲人交換黃金、象牙和奴隸。”
也正因為對琉璃的偏見,這些貿易珠在目前收藏市場的購買價格很便宜,幾百至幾千元不等,但它們的歷史價值遠不能用這樣的金錢數字來衡量。
“當時,貿易珠色彩越豐富、顆粒越小,就越值錢,價格甚至遠遠高于寶石。上周,一位從事金融工作的藏家來觀展時,看到幾串古羅馬貿易珠,很驚訝,他說這樣的琉璃珠在當時是高檔貨,在貿易流通的過程中,一顆可以換上千顆低端的貿易珠。他說他曾經在英國的博物館看到過一模一樣的珠子。”
記者還發現幾串古埃及綠松石項鏈,細小的綠松石用細棉線串成一串串項鏈,也是珍愛的藏品。“我肯定不舍得用這些項鏈搭配服飾,它們真的很有歷史的厚重感。”陳紅莉說道。
陳紅莉最珍愛的藏品是十幾顆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的印珠,由水晶和瑪瑙制成,古波斯貴族佩戴的印珠上還能隱約看到女人、老虎、武士等雕刻圖案。“等我以后把這些研究透了,也要出一本書,跟米蘭Lady的風格肯定不一樣!”她笑言。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