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畫派,又稱“海派”,興起于明末清初的滬上。這一時期,上海等沿海城市開埠通商,吸引著各方畫家云集。他們最先接受維新思想和外來文化,對傳統中國畫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創新,作品體現時代生活氣息,融合外來藝術技法因素,在“正統派”外別樹旗幟,形成“海上畫派”。所以說,“海派”自誕生起,便擁有了銳意進取的時代精神,這不僅是它的表現方式和思想內涵,也是推動其不斷進步與發展的內在動力。
程十發先生曾說過“海派無派”,即是指的海上畫派始終處于變革、納新之中。這也使得海派能夠在“清末四杰”之后,涌現出“新海派”這樣一個畫家群體,其中包括唐云、林風眠、謝稚柳、朱屺瞻等花鳥畫家,吳湖帆、陸儼少、陸一飛、應野平等山水畫家,還有程十發、施大畏、韓伍、韓敏等人物畫家。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新海派”畫家在中國傳統文化與開放精神相結合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東方與西方繪畫的融合。這種融合的趨勢,既體現在繪畫材料、技法和表現方式等形式上,更體現在審美和精神內涵等思想層面。

施大畏《千里送京娘》

陸儼少《秋山古寺》

林風眠《蘆雁圖》

程十發《鐘馗啖果》
“新海派”用面貌一新的方式,將海上畫派的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即將于6月26日在上海大酒店開始的上海馳翰春拍中(預展時間為6月24日和25日),就將為大家呈現數十件“新海派”的作品。這批作品涵蓋了上文提到“新海派”的多位名家,其中,諸如唐云的《垂釣圖》、《雀友圖》,施大畏的《千里送京娘》,朱屺瞻的《果蔬冊頁圖》,陸儼少的《秋山古寺》,程十發的《鐘馗啖果》,林風眠的《蘆雁圖》等等,都是尤為值得關注的精品之作。
近十年來海派拍賣主要表現兩個特點:一是價位整體平穩上升,但有波折。二是海派畫作的拍價相對其他畫派一直偏低,未來升值潛力大。盡管海派畫作拍價近期上漲,名家不斷刷新個人記錄拍出天價,但綜合海派的整體藝術水準,業內人士認為,價位還在回歸過程之中,遠沒有達到預期的價位,相對其他畫派的拍賣成績還是偏低,未來發展空間很大。所以,對于“新海派”名家精品的收藏,可謂是正當時。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