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聊起收藏,王鐵成能侃上幾天幾夜,跟那些專事收藏的大收藏家比起來,他的藏品并不算多,但樣樣都是他獨具慧眼,沙里淘金撿的漏兒,件件有故事,件件是精品。

王鐵成先生塑造的周恩來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為了演好總理,他曾經下過常人難以想象的功夫。但他不只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表演藝術家,他對收藏所下的功夫更是為人所稱道,是一位頗有心得的收藏名家。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王鐵成也有著老北京人所有的生活習慣——喜歡玩兒、喜歡吃、喜歡侃,花鳥蟲魚、琴棋書畫、唱戲無所不愛,無所不會。一聊起收藏,王鐵成能侃上幾天幾夜,跟那些專事收藏的大收藏家比起來,他的藏品并不算多,但樣樣都是他獨具慧眼,沙里淘金撿的漏兒,件件有故事,件件是精品。

傾家蕩產,只為心愛的紫檀書案
說起最令他得意的藏品,還得算那張清代的紫檀書案。這張書案做工非常考究,柜門及四周都雕刻有“福慶余”雕花,極為精細,桌面映襯出緞子般的光澤。那是1980年冬天,王鐵成逛地攤時,得知有人要出售一張雕花桌子。見到實物時,他發(fā)現這張桌子的材質屬于上好的紫檀,顏色黑亮自然,抽屜設計獨具匠心,銅活把手鎦金鏨花,花紋圖案均采用圓雕工藝,細膩柔美,樣式和做工都極為精致,一看就不是俗物,他一眼就認定這是宮廷造辦處督造的宮廷家具,于是志在必得。
誰知對方開口要價就是一千多元,且只給他留三天時間。要知道,當時他的工資每月只有55元,而且眼看還有三天就過年了,家里還有各種花錢的地方。但是王鐵成實在是太喜歡這張案子了,不搬回家實在是睡不著。最終,他硬是將家中的全部積蓄都拿出來,最后還是差了些,于是他又翻箱倒柜,找了些家中的寶貝拉出去賣了,總算湊齊了案子錢。當天下午,他自己騎著一輛平板車(因為他連雇人把案子拉回家的余錢也沒有了),去賣主家把案子親自拉回來。因怕把案子磕壞,他便用兩床自己平時睡覺用的被褥,把案子裹在里面,小心翼翼地拉回家。

不能只追求“名人收藏”,藝術價值才是關鍵
王鐵成認為,收藏的過程中,不能只追求“名人收藏”,藝術價值才是關鍵。比如,王鐵成喜歡清代吳之番的竹雕,“名不見經傳的吳之番的竹雕,偶然被發(fā)現,當成貢品進獻給康熙皇帝。在那么多奇珍異寶中,康熙皇帝一眼就看中了吳之番的竹雕,大加贊賞。他的流芳百年靠的不是名氣,這才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藝術品”。他又舉了自己的好友、京劇表演藝術家肖潤德先生的例子:“他從小就喜歡紫砂壺,一把極普通的小壺,在他手里能被盤得潤澤透亮,特別像樣兒。至于是不是名家制壺,那是無所謂的”。這才是真喜歡壺的人,王鐵成說。
聊到紫砂壺,王鐵成回憶起一段與壺有關的往事。那是198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到宜興出差,因為喜歡,買了二十幾把紫砂二廠的產品,其中就有蔣蓉、顧景舟等名家的壺。后來,這些擺在家里的大師壺陸續(xù)被朋友拿光了,他卻從沒有在意。談起現在大師紫砂壺的天價現象,王老師連連搖頭,不就是一把泡茶用的壺嘛,為什么賣那么貴。

藏品有內涵,伴之如密友
從前,王鐵成更偏好有內涵的藏品。然而,我們卻看到這些珍貴的藏品并沒有被當做“貴客”束之高閣,它們被擺放在王鐵成書房的各個角落,書架上、畫案上,像是老友一般陪伴著王鐵成。嵌著銀龍的紫檀盒子里盤放著乾隆朝的東珠朝珠,因為喜歡這條朝珠,王鐵成專門為它配了這個嵌銀絲的精美紫檀盒子,“多相配,年份差不多,都是清中期的”。
王鐵成珍藏著一個乾隆紫檀筆筒,筆筒上不僅有皇室造辦處的落款,還有大漆披灰。一般來講,只有宮廷用的東西才做出大漆披灰,這是清代的規(guī)矩,以彰顯皇帝的特殊身份。到如今,已經過去三百多年了,這筆筒上仍然能看到明顯的一塊塊大漆披灰的痕跡。
王鐵成隨手拿出的一個小小的錦盒,里面盛著奪人眼球的白玉胭脂盒。他說,這是從大栗子溝尋得的寶物,溫潤無瑕的羊脂白玉上一絲不茍地雕刻、鑲嵌著盛開的金絲牡丹,難得的是,這個粉盒由一大塊完整的白玉“掏膛”做成,蓋上之后卻一絲不差、嚴絲合縫。這些雅致的古物所蘊含的歷史與文化內涵,使王鐵成為之癡迷。那些藏品有精湛的工藝,有宜人的雅趣,有歷史的烙印。在他看來,收藏是了解歷史、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和平臺,隨著歷史、文化知識的豐厚積淀,收藏的境界才能逐漸提高。

收藏之樂源自對藝術品本身的熱愛
王鐵成認為,他的快樂更來自對藝術品本身的熱愛,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審美與愉悅,與之能夠帶來的物質價值是無關的。他說:“我現在靠寫字就能養(yǎng)活自己,夠窩頭費就行。我想好了,我的字每幅200元,批發(fā)零售一個價,一天拿10幅,去琉璃廠賣。有人說我賣便宜了,我認為就值這個價。你想,別人花錢買你的字,還得裝裱,掛在家里天天欣賞,還不知足嗎”?
如今,王鐵成享受的更是平常的、樸素的收藏過程本身。多寶格里,陳設著一些民間瓷雜。他說,這些東西不值錢,但很有情趣。他在潘家園花80元買了個繪著“一箭雙雕”故事的青花小梅瓶,砍價的過程讓他津津樂道。在天津逛攤兒,700元買一塊雕刻著“小老鼠偷油吃”的玉牌也讓他喜不自禁,“我屬鼠啊”,王鐵成笑著說。
作為精神偶像,對他影響最大的人是曹雪芹。曹雪芹曾經自己扎過一個風箏,上面提了七個字以自表:“富非所望不憂貧”。不追求富貴,不憂懼貧窮,這也是王老師的人生格言。“在收藏的過程中,既能豐富自身的學識,又能帶來精神上的樂趣,有這兩點還不夠么?”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