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9日,由克勞德·貝內特創作的兩幅對比鮮明的精美風景畫將亮相倫敦邦瀚斯《古典藝術大師瑰麗畫作》主題專場拍會,總體估價高達150萬至200萬英鎊。此次上拍的這兩幅名家貝內特畫作對比了夕陽下海港的平靜與大海破壞性力量的喧鬧,被廣泛認為是對法國革命之前浪漫情感的強烈訴求。

克勞德·貝內特 創作完成的兩幅對比鮮明的精美風景畫珍品將驚艷亮相倫敦邦瀚斯

蓋伯瑞爾·庫爾圖瓦·德布拉斯尼繪制的這兩幅風景畫作分別描繪了夕陽下的海港和礁石海岸上的沉船,場面浩大且動靜相宜,令人感覺仿佛置身其中。
2014年7月9日,由法國十八世紀知名藝術家克勞德·貝內特(ClaudeVernet)創作完成的兩幅對比鮮明的精美風景畫珍品將驚艷亮相倫敦邦瀚斯《古典藝術大師瑰麗畫作》主題專場拍會,總體估價高達150萬至2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575.5萬至2100萬元)。
據了解,該法國名家貝內特于1775年為圣馬洛大主教(ArchbishopofStMalo)蓋伯瑞爾·庫爾圖瓦·德布拉斯尼(GabrielCourtoisdePressigny)繪制的這兩幅風景畫作分別描繪了夕陽下的海港和礁石海岸上的沉船,場面浩大且動靜相宜,令人感覺仿佛置身其中。回顧歷史,圣馬洛大主教德布拉斯尼曾于1788年參與了議會對于神職人員制憲角色的討論,在業內具有較高的聲望。在1789年爆發了法國大革命之后,反教權主義的浪潮驟然掀起,德布拉斯尼雖然得以從中幸存,但也不得不于1792年離開了法國。直至1799年拿破侖政變確立了大革命時代的結束之后,德布拉斯尼才得以回國。隨后在路易十八(LouisXVIII)時期成為了法國駐羅馬大師,結束了貝桑松(Besan?on)大主教的任職。
此次上拍的這兩幅名家貝內特畫作對比了夕陽下海港的平靜與大海破壞性力量的喧鬧,被廣泛認為是對法國革命之前浪漫情感的強烈訴求。同時,它還充分反映了該畫家對創立自然威嚴理想化視野的堅定藝術抱負,雖然有時會與其顧客所重視的地形風貌表現需求發生沖突。
邦瀚斯古典藝術大師瑰麗畫作部門主管安德魯·麥肯齊(AndrewMckenzie)表示:“貝內特在十八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對其直覺的追隨成就了他偉大的事業,堪稱其最成功的藝術巔峰時期。他通過發揮想象和增進技藝,逐漸在整個歐洲藝術領域內聲名遠播。二十年來,對于自我追求較高的藏家而言,缺少貝內特珍貴畫作的藝術收藏是不完整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