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收藏綿延千載,及至今日更是成為眾多財富人士鐘愛之雅好,然而,歷代名家數量眾多,精品佳構瀚若滄海,層出不窮。如何在其中找到兼具藝術價值與市場價值的精品,進而把握書畫收藏之脈搏,一直是書畫收藏愛好者探尋的焦點。
日前,在拍賣界耕耘多年,廣有美譽的盤古拍賣,攜逾百幅佳作亮相春拍,仔細品味其中的名家精品力作,不難把握當下書畫收藏之主流,而這也體現出盤古拍賣在書畫方面的專業性和強大的征集力量。
精品概念內涵多
凡為畫家,無論名頭大小,其畫作必有精品與普品之分,反映在收藏中,精品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均高于以應酬之作為代表的普品。因此,關注精品是書畫收藏中一條恒久不變的法則。然而,所謂的精品概念,不只表現于畫家在創作過程中著力的程度,其包羅的內涵十分豐富。
本場盤古春拍重點畫作吳昌碩《蘭石圖》,為缶翁70歲以前所作。吳昌碩被譽為“海上畫派”領軍人物,其以金石之筆入畫,畫作大多墨彩淋漓,縱橫恣肆、敦厚老辣,氣勢雄強,開立一代新風,并對后世諸家影響深遠。在這幅畫作中,吳昌碩用篆籀筆法,以淡墨側鋒皴染出幾組石塊,石上以重墨點苔,又描繪蘭葉生于石頭之間,勁挺而上,隨風飄搖。蘭葉交錯穿插,用筆勁健,輕逸而不柔弱,挺拔而不沉重,與石塊形成濃淡相宜之對比。此作題款中“所南翁”乃宋代畫家鄭思肖。鄭思肖原名不詳,宋亡后改名思肖,號所南,日常坐臥亦要背北向南。所畫墨蘭,花葉蕭疏不畫根土,寓意為宋朝的疆土已被掠奪,可謂一代忠臣義士,吳昌碩感念于此創作了這幅《蘭石圖》。
所謂:“半世畫竹,一生畫蘭。”花卉中蘭花最為難畫,從這幅《蘭石圖》可見,處于藝術創作成熟期的吳昌碩于畫蘭一道已入妙境,當為屈指可數的畫蘭大家。而從已在市場上出現的吳昌碩畫作可見,以蘭花為主要描摹對象者卻相對較少,加之此作取大幅橫向構圖,更顯稀見珍貴,收藏價值不言而喻。此外,專場中另有缶翁作《紫藤》,同樣以書入畫,縱橫恣肆,力透紙背,亦為畫家之力作。
在創作上受到吳昌碩啟發,最終實現衰年變法的齊白石,亦有畫作呈現于此次春拍。《富貴堅固》將艷紅牡丹與聳立山石共置一畫,燦爛柔美與堅固永恒的組合,直白地表達了畫家對美好生活樸素的情感。齊白石《朱顏不讓老來紅》則展現畫家“衰年變法”之成功,傳達出白石老人旺盛的創造力及樂觀精神。
與齊白石不同,曾于中年拜師吳昌碩,后被譽為海派最后一位領袖的王震,在學習缶翁藝術的道路上則走出了另一片天地。在《博古花卉四屏》中,王震將任伯年的清新與吳昌碩的渾厚融匯一體,形成寓內秀于樸拙的藝術面貌。除此之外,讓此作明顯有別于一般應酬之作的,還在于其上金石大家吳云之題跋,展露出氣質高蹈的文人情懷。
典型作品價值高
每一位書畫家的藝術創作從發生、發展,到最后的成熟均會歷經一定的過程。在這樣的狀況下,收藏其成熟期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畫作,收藏價值固然更有保證,但畫家在不同時期的典型作品,依然是不容藏家忽視的精品,這一點對歷代一線名家的收藏尤為重要。例如,在本次春拍中,即有一件稀見的代表林風眠早期藝術風格的典型之作《梅妻鶴子圖》。
專業研究者認為,林風眠早期繪畫受到表現主義的影響,借中國傳統文人之題材進行藝術形式上“中西調合”的探索,力圖將西方對于造型、空間的訴求與中國文人畫的筆墨趣味結合起來,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此幅《梅妻鶴子圖》便創作于這段時期。在畫作中,林風眠以洗練之筆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的林和靖先生,既偉岸高潔,又不失生動活潑。眾所周知,林風眠早期作品流傳本就極少,且畫家的絹本創作僅見于上世紀三十年代,此作之珍貴自不待言。
與《梅妻鶴子圖》相對應,同為本場重點拍品的《坐愛楓林晚》則是一件林風眠先生藝術成熟期的典型之作。此作中,遠山不施重彩,因而富于中國傳統水墨情趣;中景樹木則以鮮艷而跳躍的色彩施染,以青、綠、黃作為主色調,既有傳統青綠山水之韻味,又有水墨之意境;近景石頭的描繪又有如塞尚之筆法,以濃黑的墨線勾勒出輪廓 ……整幅畫面遠、近景沉著而靜逸,中景熱烈而活潑。如此景物錯落有致,并非以客觀、科學的透視法則為準,而是基于畫家主觀的感覺,可見表現主義的影響。大師手筆構建的和諧景象,令人贊嘆!
同樣致力于東西方兩大藝術審美體系交互融合的陳逸飛,此次春拍中亦有典型創作《水鄉》呈現于各路藏家。在這幅創作中,畫家以宛如美國照相寫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展露了東方靜逸美好的情調。薄霧籠罩下的小橋,波光粼粼的流水,黑白色調的房屋與劃著雙槳回首觀望的村民,江南古鎮這份令人心馳神往的安寧,帶給人們神秘而安詳的感受,畫家的情感也由此進入了物我兩忘的東方美學意境中。
重要著錄保品質
衍生于精品概念,重要著錄也是判別畫作收藏投資價值的主要標準。本場春拍中的張大千兩幅佳作即屬此列。《隔嶺有人家》及《秋菊圖》均著錄于由張大千女兒張心慶授權、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張大千精品集》,其中《隔嶺有人家》經數次展覽與出版,傳承有序,為不可多得之佳作。此作創作于張大千山水畫創作的成熟時期,受敦煌壁畫的影響畫風已有所變。構圖與現藏耶魯大學的《黃峰千仞圖》相仿,但更為蒼莽,以王蒙之皴法寫輕靈之態,較石溪更為清麗,師古而不泥古。觀此圖,筆法圓潤疏朗,設色輕快明麗,人物形象筆簡意足,衣紋流暢嫻熟,無一絲怠慢,實為不可多得之張大千式“標準”作品。
作為張大千的弟子,何海霞承續其師的畫風,又師法宋、元、明、清各家傳統。他往往將青綠工筆與水墨筆意融為一體,立意新奇,筆力雄健,風格渾厚而不失秀麗。在《綠天幽亭圖》中,何海霞打破了傳統的繪畫之法,先以飽含水分之筆混合墨與綠色渲染了一層底色,而后繪于其上,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畫中山石聳峙,打破了傳統單以墨施皴的模式,轉而以墨、色共同皴染,這也是長安畫派的重要變化。畫家將墨色、綠色混以淺絳,可謂既有青綠山水之色韻,又有水墨寫意之氣息,既有傳統的文人情趣,又更為崇高遼闊,極具浪漫主義色彩。
二線名家有精品
在當下的書畫收藏中,人們對大名頭一線名家的追逐可謂不遺余力,然而拋卻籠罩在名家精品上的種種光環,不難發現,并非所有的名家手筆都具有非一般的收藏價值。相反一些名頭不大的二三線畫家的精彩之作,反而能夠在市場上得到積極反饋,而這也回到了精品概念的核心內涵,即畫作的真實水平才是衡量收藏價值的硬指標。在此次盤古春拍中亦不乏這樣的精彩之作。
清代畫家杜蘅所繪手卷《游春圖》兼工帶寫,恬靜悠遠,圖中山村、丘陵奇峻,草木豐茂,具有節奏感。山石層層疊疊,皴法細膩,勾勒細致,并以金碧青綠之色染之,設色典雅清麗。又有河流穿插其間,山水交映,堪稱難得之青綠山水佳作。
國學大師、西泠印社社長饒宗頤先生,所繪《紅荷》出塵高潔,具有文人畫的味道。饒老以篆隸之筆勾花,以草書之法繪葉,又以朱砂設色于泥金紙上,別具一番風味,又有長樂延年之美意。據知,饒宗頤先生曾將同題材畫作《荷花圖》贈與溫家寶,以此贊賞其高潔如蓮,風雨不倒之品格。溫家寶接受此禮物感言:“您很了解我,我就是風雨不倒,我就是有一個不屈的靈魂。”由此可見此作之重要意義所在。
除上述作品外,由王遐舉、何鏡涵、李伯實、官布等多位名家為同一上款人馬景海所作之成扇,清風雅氣,亦有可觀。而啟功書法《登鸛雀樓》原為1986 年贈與表演藝術家侯寶林之作,蒼勁而灑脫,書字結體頎長瘦骨,不盡相同,卻又不失法度,展現了“啟體”的獨特韻味。同場書法作品還有康有為、趙樸初、沈鵬等百年書壇菁英作品。此外,
盤古拍賣還在當代水墨專題中推出周思聰、袁運甫、于志學、任重、晁海等當代名家的精品佳作。又有蔣非然、劉利波等學院派新秀之作承繼噴薄,構思新巧,令人耳目一新,為當代水墨畫壇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誠邀您共同品鑒。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