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風眠 貓頭鷹 彩墨 紙本 68.5×68.5cm 來源:海外資深藏家收藏
這幅作品不同于林風眠以往的花鳥畫,在方紙布陣、彩墨交匯和造型表現(xiàn)等諸多方面,畫家更多地借鑒了西方的立體主義,形成了一套帶有個人特點的鮮明畫風。他 選擇的方構圖,拋棄了卷軸式的長構圖和掛軸式的全景大場面,選擇對畫面中央的兩只貓頭鷹進行近景特寫。同時采用西畫焦點透視,重視平面構成。畫面下方拉出 一支樹杈橫貫東西,分割構圖。畫面中心,畫家用禿鋒硬毫有節(jié)奏地揮灑出一雄一雌兩只貓頭鷹。左側(cè)的雄鳥,用干筆濃墨勾勒出堅挺的羽毛,留白處繪出白色肚 皮;右側(cè)濕筆淡墨刷出一只柔軟絨毛覆滿全身的雌鳥。一白一灰,色彩形成對比,同時兩只鳥構成一個圓形,與方紙形成“外方內(nèi)圓”的格局。鷹的眼睛目光如炬, 藤黃繪出眼眶,眼珠用墨輕染,最后點一筆鈦白,近似畫龍點睛。背景先用淡色起底,后覆上彈性的黃色線條點醒,色調(diào)絢麗明亮。觀林風眠的作品,總感到一種悲 涼、孤寂、空曠在心頭縈繞。此畫的貓頭鷹,一種夜行動物,中國民間認為是不祥之物,世人多愛龍鳳、仙鶴、白鷺,俗人不接受此鳥翩然入畫,古代畫家從不染 指。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貓頭鷹還代表了階級敵人,曾因此鳥惹火燒身的黃永玉,腕下畫過無數(shù)。林風眠畫中也出現(xiàn)了兩只貓頭鷹,是否寓意著直面非議?亦或是 畫家的自畫像?也可柔情些,將它們想象成一對情侶,相互偎依,雙棲樹上,沐浴光下,作者想表達的或許是人間的暖意和移居香港后對家人的思戀?此刻,觀者的 思緒可以天馬行空,大膽想象。畫家本人曾說:“藝術是情緒沖動之表現(xiàn)。”但這情緒應該“有一定的觀念”,即是畫家的親身經(jīng)歷和心境。
來源說明:
此件作品是藏家于1991年(當時林風眠還在世)從臺北帝門藝術中心購得。當時藏家共購得兩件林風眠作品,并附帝門藝術中心開具的購買保真證明一張,來源 清晰可靠。其中一件《荷塘》已在泓盛2013秋季拍賣會上以552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而另一件便是此次上拍的《貓頭鷹》,也是藏家珍藏二十余年,最為 摯愛的一件作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