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身紐約佳士得拍賣會的弗朗西斯·培根三聯畫《約翰·愛德華茲肖像三習作》,最終以8080.5萬美元的成交價被中國藏家競得。
今年內地藝術品春拍漸入尾聲。盡管內地藝拍歷經兩三年的沉寂,太多人對這個春天抱有期待,此番的“賽果”卻并未讓人嗅到“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全新氣象。2014中國嘉德春拍以22.2億元的總成交金額收官,不敵去年25.7億元的成交金額。2014北京保利春拍的總成交金額則定格在27.8億元,相比去年28.3億元的總成交金額也在縮水。從內地這兩家最具代表性的藝拍機構春拍會釋放出來的行情不難窺見,市場的盤整與震蕩仍在繼續,普漲與狂飆只是妄想。與此同時,不少內地買家轉戰海外拍賣會,與國際買家同場競拍西方頂級藝術品。
古代書畫落寞 小類偶爾出彩
連續多年風頭最為強勁的中國古代書畫部分整體顯得有些落寞,不知是否與前段時間的《功甫帖》真偽之爭有關。嘉德春拍的明星專場“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古代)”中,18件拍品的成交率僅為61.11%,9717.5萬元的總成交金額還不及往年一件拍品的成交價。其中,估價4500萬至5500萬元的元代書畫家趙孟頫\《致宗元總管札》,是今年嘉德春拍估價最高的拍品,也是今年內地春拍最為引人注目的拍品之一。趙孟頫\乃中國歷史上最頂尖的書法家之一,其流傳至今的書作絕少在民間流傳,而這件《致宗元總管札》則是近20年來拍賣市場難得一見的趙孟頫\手墨,是其39歲(1292年)時在濟南路總管任上給常熟人季淵的信。可惜,這件重量級的作品以流拍告終。保利春拍的中國古代書畫夜場上,估價最高——5000萬至6000萬元的明末清初陳洪綬《花鳥冊頁》(十開)以3800萬元起拍,叫價到4900萬元便無人應價了,也落得流拍的命運。
稍有亮點的還是一些小門類。嘉德春拍中爆出最大冷門的,得數紫砂泰斗顧景舟制作于1970年代的一套九頭詠梅茶具,以2875萬元創出紫砂成交紀錄。無獨有偶,匡時春拍上,紫砂板塊同樣引人注目,當代紫砂工藝師高振宇的“青銅的遐想”系列壺、“歷史的回顧”壺一組共12件經多輪競價,拍得1097萬元。
藏家胃口變大 本土市場降溫
有業內人士分析,最近一兩年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之所以不像前幾年看得人血脈賁張,其實與藏家視野的拓寬、胃口的變大有關。他們已不滿足于只盯著內地拍場、中國藝術品,而是將目光投向更為廣闊的海外拍賣會,與國際買家同場競拍西方頂級藝術品。
就在上月紐約舉辦的佳士得拍賣會上,一幅由弗朗西斯·培根所作的三聯畫《約翰·愛德華茲肖像三習作》以8080.5萬美元成交,買家為中國藏家;克洛德·莫奈鮮少露面的一幅《睡蓮》以2700萬美元被中國藏家拿下;某位中國餐飲連鎖店老板以1050萬美元的價格買走安迪·沃霍爾的《小電椅》、以1864.5萬美元買走馬丁·基彭伯奇1988年創作的畢加索肖像畫《無題》。而在去年,大連萬達集團在紐約以2816.5萬美元拍得畢加索油畫《兩個小孩》,曾引得歐美主流媒體的關注。這一連串事件或許預示著中國藏家的收藏投資新動向,倒也正好促使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適當地冷一冷、日趨理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