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迪·沃霍爾的《摹愛德華·蒙克作自畫像、骷髏手臂與麥當娜》以1203萬元成交

畢加索的作品《裸體、綠葉和半身像》成交價為1.06億美元

畢加索的作品《女人頭像》拍出了1083萬元
中國超級買家參與全球藝術品競爭的激戰已經拉開帷幕。究竟中國土豪希望收藏的西方藝術家是份怎樣的名單?中國藏家的收藏軌跡是否在步日本后塵、是否會重現當年日本的瘋狂和泡沫?新京報記者以同題問答采訪了業內20位人士,他們中有拍賣界人士,也有藝術評論家,也有藝術家。通過20位從業者的回答,我們或許能看到國內西方高端藝術品收藏市場的走向以及面臨的問題。
采訪名單(以姓氏拼音排序)
程壽康 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
陳曉峰 藝術評論家
杜曦云 藝術評論家
方振寧 藝術評論家
顧振清 藝術評論家
鞏劍 紅磚美術館副館長
賈偉 北京保利拍賣現當代藝術部負責人
林家如 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部主管
馬學東 藝術市場研究中心執行總監
瑪麗·巴托 紐約蘇富比版畫部主管
彭曉陽 藏家網負責人
王春辰 中央美院美術館學術部副主任、藝術評論家
王泊喬 藝術策展人
王棟棟 藝術策展人
伍勁 藝術經紀人
肖戈 藝術家、藝術策展人
夏季風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負責人
夏彥國 藝術評論家
謝揚 北京匡時油畫雕塑部負責人
岳路平 藝術家、藝術評論家
答疑
是否會重現日本的瘋狂?
在藝術評論家顧振清看來,亞洲買家購買西方現當代藝術品的經歷幾乎可以看出國力、購買力的變化。之前是日本,現在是中國,這是兩個國家在崛起時都必須要走的歷程,都在向歐洲美術史致敬。
其中,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經濟達到頂峰時,日本的銀行、保險公司以及個人收藏家大量買進西方藝術家作品。
著名的安田火災和海事保險公司買下了凡·高的《向日葵》,付出了3900萬美元。大昭和紙業公司董事長齊藤良平在1990年5月15日更是揮金如土般地花1.606億美元收購了雷諾阿和凡·高的兩幅畫,其中雷諾阿那幅價值7810萬美元,凡·高的《加歇醫生像》價值8250萬美元,創下油畫交易史上的最高價。但隨后而來的經濟危機,日本藏家所購買的西方藝術品也隨之大幅縮水。
如今這股對西方藝術品收藏熱潮也在導向中國內地買家。在這個問題上,在接受新京報采訪的20位拍賣界、畫廊經營者、藝術評論人、藝術家的認識都較一致,他們都認為未來內地藏家購買西方現當代藝術的群體會增加。
對此,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部主管林家如便告訴記者,從國際拍賣來解讀,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藏家的參與,其比例會越來越高。“對這個趨勢我們很樂觀,也是樂見其成的。”
那究竟中國是否會追隨日本的瘋狂,專家的意見則呈現兩極化。
藝術評論家方振寧認為,人類行為發生曲線是一致的。此前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中國藏家買賣藝術的動向與日本完全一樣。而在購買西方藝術品上,內地富豪肯定會超過日本,甚至比日本還瘋狂,“這從內地富豪去國外買房地產、收購國外公司的傾向就可以看出,肯定會超過日本。”
對此,中央美院美術館學術部副主任王春辰則持不同意見。他告訴記者,按目前的這種狀態,不可能達到日本那時的瘋狂。這源于雖然中國藏家對西方藝術的認識群體會增加,但是認識的程度和人群達不到日本藏家那么多,“日本西化的程度、對國際參與或者對外國藝術的瘋狂了解的程度遠遠高于中國,這也是跟他們的民族文化特點有關系。”
此外,王春辰還認為,日本當年的瘋狂也與他們的經濟政治制度有關,“中國收藏外國作品基本是個人或私人,很少有國家去收藏西方現當代藝術品。”
畢加索、莫奈為何是頭牌?
去年大連萬達花1.72億元拍下畢加索的《兩個小孩》,近期中國買家又以1.68億元拍走了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睡蓮》……畢加索、莫奈這幾位西方藝術大師的名字盡管在國內已經夠有知名度,但隨著中國買家用資本投票讓這兩位大師成為更火爆的人物。
而在新京報采訪的20位專家中,他們給出的“中國買家最喜歡購買的西方藝術家”名單盡管各有不同,但卻也用選票將畢加索和莫奈推到了收藏頭牌的寶座。其中,畢加索獲得了13票,莫奈獲得了10票。為何中國藏家那么熱衷于畢加索、莫奈?
對此,林家如給出的答案是,買畢加索是因為第一知名度高,第二由于知名度高,其辨識度高,資料收集也很容易,能查到過往成交記錄、價格走向,“你可以很容易知道作品的好壞差別在哪里。”
此外畢加索作品的流動性也很高,其市場是開放性的,“畢加索是國際市場的藝術家,參與的藏家很多,競投來自各個不同的地方。
對藏家來說,這也更增加了藏家收藏的信心。因為藝術家的辨識度高,從最大名頭的藝術家入手當然是最容易的。”
現在買印象派已太晚?
而在方振寧那答案也是中國買家會買的西方藝術家主要是莫奈、凡·高、塞尚等印象派以及畢加索,“原因其實比較容易懂,你看買家都是些什么出身。”不過方振寧提出該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為何中國買家選擇西方藝術家又在跟風當前的日本,“我不能說是陰謀,但走的路子是一樣的。”
方振寧稱其實中國藏家入股畢加索、莫奈已經不可能買到最好的作品,“現在買印象派的作品實在是太晚了。你去博物館了解下就知道,他們早已經被人家收藏了。此外俄羅斯富豪已經買了馬蒂斯最好的作品,高更、凡·高等好作品也早已經被俄羅斯等富豪買走,這是因為他們有欣賞藝術品的傳統。”
相比之下,中國收藏家則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其欣賞的品位和寬度是狹窄的,“他們對世界上二十世紀當代藝術中很多門類的藝術無知。所以他們不可能像其他世界級收藏家那樣收藏到那么廣泛的作品。至少現在是不可能的,”方振寧告訴記者。
【專家支招】
●收藏西方藝術品跟收藏你不熟悉的任何板塊都一樣,應該多交這方面的朋友,多看書,多到博物館內,多與這方面的專家進行交流。
口述:程壽康(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
●國際新晉藏家都是從知名度最高的藝術家開始,因為辨識度高。整個作品傳承有序,能查到過往成交記錄、價格走向。這是比較容易入門的方式。
口述:林家如(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部主管)
●個人認為,選擇收藏西方現當代藝術仍有一定風險,千萬別只憑第一眼印象和僅僅看藝術家的名字就出手。藝術市場上的平庸之作是大多數,無論這個藝術家名氣多大,但真正能稱得上好作品的為數并不多,雖然最好的作品很貴,但高質量的作品在牛市會增值,在市場不景氣時也不會貶值太多。
口述:王泊喬(藝術策展人)
●二十世紀許多偉大藝術家都擅長制作版畫及紙上藝術品,例如畢加索、米羅、夏加爾、馬蒂斯等。而對于剛對西方藝術品產生興趣的新興中國買家群體而言,收藏版畫與紙上藝術品是開始藝術收藏的理想途徑。因為這些著名藝術家的此類優秀作品價格并不昂貴。
口述:瑪麗·巴托(紐約蘇富比版畫部主管)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