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過去的一年,藝術品市場整體運行平穩,波瀾不驚,被業界形容為“不溫不火”。記者在採訪多位拍賣公司負責人,他們大都謹慎地傳遞這樣的聲音:藝術品市場仍處于持續調整的形勢下。然而與大勢相對應的是,數年前名人書札就顯示出一定市場熱度,尤其是民國名人書札板塊在逆勢中表現特別搶眼,成為調整世道中的積極因素。在中國嘉德2013秋季收官拍賣上,一紙魯迅1934年6月8日致陶亢德信函以655.5萬元的價格成交,幾乎是原估價的3倍;剛剛結束的西泠印社2014春拍,中外名人手跡專場備受關注,成交率高達90.76%,上述事實足以見證在這兩年藝術行情調整中名人書札尺牘逆市走高的事實,也提示收藏者在后市看好名人書札類拍品將是不錯的選擇,而北京卓德2014春拍“梁寒操先生友朋往來書札墨跡專場”更受關注。

梁寒操
兼具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受到收藏界熱捧
書札又稱手札、信札、尺牘,通俗說就是現在的書信,其中還囊括日記、文稿、便條、隨筆、賀詞等。在古代,寫字用的小木片叫“札”;寫于竹上者稱“簡”;寫于布帛上者稱“帖”。蔡倫發明了紙以后,“札”漸漸被取代,但“札”字卻沿用至今。根據業內人士分析,名人書札最近幾年的價格走勢較5年前普遍漲了十倍。其在拍賣場上的靚麗表現在中國嘉德、保利、匡時、西泠印社等拍賣行均能得到證實。

梁寒操、于右任等名人合影
其實書札收藏投資的潛力早在多年前就已初現端倪并逐步升溫,到了近期,熱絡的表現更加引人注目,已然成為藝術品市場的搶手貨和重要的收藏門類。新近獲知北京卓德開辟有“梁寒操先生友朋往來書札墨跡專場”,該專場總標達三百四十七件,包括梁寒操與政商文教等諸界友人往來之書札、照片及詩文手稿、書法墨跡等。信札涉及同時代名人名流及臺灣詩壇、文壇名宿,還有諸多國民黨將領墨跡蘊含其中。內容多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臺灣地區詩壇、文壇、政壇之名人軼事有關,資料價值極高。
“名人書札”——顧名思義:即上下款必有一方為名流方可稱名人書札。梁寒操(1899—1975)其名非同小可!他號君默、均默,為國民黨元老。他先后畢業于廣東高等師范學校(中山大學前身)及上海滬江大學,以文章書法被譽為“高要才子”。他早年投身政界,曾任孫中山先生秘書,追隨國父并參加北伐,參加過討袁運動。曾任國民革命軍成都中央軍校中將政治總教官,后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宣傳部部長,上述均是當時國民政府的核心權力機構。他1949年赴臺專力黨化文宣理論工作,歷任臺灣《中華日報》社董事長、“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中美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等職。任教于香港新亞書院、革命實踐研究院、東吳大學,并從事三民主義研究。梁寒操工詩文、擅書法。詩作主要有《公余服務團歌》、《端城贊歌》、《驢德頌》、《論詩雜碎五首》等,著有《西行亂唱》、《三民主義理論之探討》、《國父學說之研究》等書。1975年2月26日梁寒操病逝于臺北。
梁寒操整個生平處于中國近代史一個特殊而敏感的階段。他在國民黨中儼然屬于“黨國大佬”而贏得尊重,并確立舉足輕重的地位。毫無疑問,由于他的履歷和交往、特立獨行的性格、包括言行舉止都與時代風云、歷史變遷緊密相連,其珍貴的歷史內涵更為市場所重。因此國內著名拍賣公司包括中國嘉德、上海朵云軒、西泠拍賣等紛紛搜集有關他的信札書函呈現給市場。怎奈,梁寒操的手跡存世量很少,散落在民間的則更加罕見,導致市場難得一見。
此次北京卓德所呈現的這批“梁寒操先生友朋往來書札”有幾個顯著特點:其一,與20世紀重大歷史事件緊密相關。梁氏信札的另一端皆是時局重要人物,像于右任、蔣經國、陳立夫、顧祝同等,都是當年活躍在政治舞臺的重量級代表、軍政界聲名顯赫之要人。他們幾乎都稱得上國民黨元老,還有的身兼著名詩人和著名書法家,一直很受海內外人士的尊敬。由于是名人給另一位名人的信,其價值含量不言而喻。其二,書札的數量大,總標達三百四十七件。由于每一通名人書札都是歷史的孤本,很翔實,信息量非常大,每一封信都有可能成為了解個案、解讀歷史、還原真相的歷史證據。梁寒操與其交往者的手談亦透露著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的信息。其三,民國時期,文學藝術思想界人才輩出,他們都有深厚學養,其書法水準也非常高。而且,不僅有書札原件、還有照片和書法墨跡,很豐富。信的內容除討論時政者,還有談經論藝者,具有豐富的學術研究價值和史料參考價值,成為一個時代風云際會的大匯聚。其四,書札往往能透露出名人的內心真實感受以及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透露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情節,對歷史有補充作用,為市場所期待。
傳統藏品與名人書札:孰重要
人民網透露,業內從已經完成2013年拍賣的公司所公布的數據,展望2014最具潛力的收藏品,預測書畫還是市場主體;瓷器將擔綱市場新生力量,更看好明代青花瓷;佛教造像和文房用品被認為是價值洼地;中國近現代名人書札被看成是逐漸升溫的板塊。
毋庸置疑,長期以來,中國書畫、瓷器是拍賣大項,一直統領中國藝術市場,并且產生了不錯的成交額。屢創過億元高價者不出這兩大板塊。其他品類,如玉器、金銅造像、文房清供等也都擁有龐大的收藏群體,歷史成交記錄也歷來不俗。現如今很多中國藏家開始將目光瞄向名人書札,難道名人書札收藏真的能闖出一片新天地嗎?
經記者仔細查閱,發現名人書札早在1998年就有過動作:當時中國嘉德連續推出四場“過云樓明清名家書札”專場拍賣會;2001年上海“錢鏡塘藏明清尺牘專場拍賣”成交率超過了90% ; 2003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孫中山致葉恭綽書札四通便拍出了111萬元的高價;2005年黃賓虹致陳柱書札十八通,曾著錄于《黃賓虹書信集》,拍出了55萬元高價。由此,名人書札收藏由最初的預熱,到今天的加速上行,已經打開了一個上升空間。以前書札拍賣都是放入古籍善本專場之中,隨著市場漸成氣候,不少拍賣公司已經將名人書札單列專場進行拍賣。
藏家王先生是一個瓷器雜項的傳統收藏者,最近他卻關注起名人書札方面的信息。被問到“難道會放棄傳統收藏,躋身名人書札收藏不成?”他說:“當然不會放棄以前的收藏和研究,但我確實為名人書札帶來的魅力所引誘。”他告訴記者,收藏的樂趣在于能真正讀懂藏品,了解藏品帶給你的歷史信息。他拿不久前在香港蘇富比以2.8億港元成交的成化斗彩雞缸杯舉例:“這件雞缸杯乃成化皇帝為博寵妃萬貴妃的喜歡,親自下旨為她精心打造的天下名器!杯中公雞正是成化帝化身、母雞是萬貴妃化身,小雞們則表示其后代多子興旺之美好寓意,也飽含了美好祝愿。當萬貴妃于成化二十三年暴斃之后,成化皇帝也因悲痛萬分、萬念俱灰,不久追隨萬貴妃而去,為后人留下了凄美的千古愛情故事。”王先生認為,成化斗彩雞缸杯的天價成交是多重原因造成的:“首先就是存世量及罕,其次做工精良,再次就是器物背后那悲情的故事。加之成化斗彩是數百年來口口相傳的名品。”
“但萬歷皇帝和萬貴妃的故事僅僅是傳說而已,而名人書札則不同,”王先生接著說:“書札絕不是傳說,是真實的歷史故事,是活生生地在敘述歷史,告訴你歷史上曾經發生的故事。它具有獨特的歷史積淀、學術功能、美學意義和人文價值。讓人能知曉那段歷史知識、受到啟迪、陶冶性情。”
“如果現在讓您在瓷雜和書札上做一抉擇,您會更青睞于哪一項?”“我收藏瓷雜多年,并且積累了一定的知識,這是我的強項。但我顯然不能對書札收藏視而不見。如你告知我的卓德即將進行梁寒操書札的拍賣信息,我肯定會關注最終的成交情況。在我想來,這個專場應該受到追捧。因為梁氏涉及的人物都擔任過國民黨要員,其中內容既有檔案館需要的歷史信息,也有人生箴言、共勉之詞,還有自作詩文自寫書法,具有濃烈的時代氣息。”
王先生最后告訴我:“瓷雜的背后是工匠,產品是兼帶藝術美感的工藝品;而書札的背后是名人或藝術家,產品是極富個性的文韜武略和詩情畫意。兩類的收藏各具特色,但書札顯然是國家級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所鐘情的。”顯然,名人書札的種種潛質,包括真實性、隱秘性、特定性、唯一性和豐富性,使其可能成為帶動藝術品市場重新上行的獨特板塊,未來發展前景一定十分廣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