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4年中國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春拍大幕即將全面拉開,相比傳統的書畫、瓷器門類,田黃以其稀缺的資源正逐漸成為藏家關注的“黑馬”。

圖1

圖2

圖3
2014年中國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春拍大幕即將全面拉開,相比傳統的書畫、瓷器門類,田黃以其稀缺的資源正逐漸成為藏家關注的“黑馬”。都說“一兩田黃十兩金”,但是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田黃按克計算雖然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誤區,只有真正傳承其中的文化內涵才更有價值。
在不久前于上海舉辦的一次“吳昌碩篆刻暨田黃品鑒會”上,一批吳昌碩為李鴻章之弟李鶴章、孫李國松篆刻的自用印,成為了眾多藏家關注的焦點,其中有不少印章就是田黃材質的(圖1)。
李國松其人好收藏,工詩文古詞,在碑帖界亦享有盛名,著有《集虛草堂叢書》甲集10種(輯),清光緒30年李氏刊本24冊。歷來印章之藏家多為飽學之士,因為印學中的學術含量很高。李國松非常欣賞吳昌碩的篆刻,吳昌碩也曾為其治印多方。兩者交識于此,惺惺相惜,也可算作一段佳話。
據有關資料記載,吳昌碩使用篆刻的田黃石本來就不多,加上家屬將12方田黃石捐贈給了西泠印社,因此目前能夠在市場上流通的吳昌碩篆刻田黃章是寥寥無幾的。在2008年秋拍中,吳昌碩為張鈞衡所刻田黃石用印(圖2),估價18萬至28萬元,成交價為33.6萬元。這方印章是吳昌碩于壬子年(1912年)為張鈞衡刻的“張鈞衡印”,可謂絕品,吳昌碩時年68歲。張均衡與吳昌碩和西泠印社有著特殊的因緣。1906年,吳昌碩曾為張均衡刻“適園藏本”印。1921年,張均衡游孤山西泠印社,見石徑一壁林木陰翳,春夏苦濕,遂斥資鑿開得泉,即孤山上著名的“閑泉”。
此印構字講究平穩,底邊略粗,另三邊極細,并施以破損之技,致印文內力張揚,幾可溢于印外,平中寓險,大家手段非缶翁不能為之。田黃方石飾麒麟靈獸,質地潤澤細膩,純和剔透,雋永無比。在2011年的拍賣市場上,這方印章再次露面,成交價達到了287.5萬元。
在2013年北京保利春拍“燕閑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專場中,一件吳昌碩刻“來修齋”田黃章(圖3),估價300萬至500萬元,成交價為1380萬元。而在2008年西泠拍賣春拍中,此作品成交價為235.2萬元。此印是吳昌碩為著名昆曲學者、書法家張充和祖輩李國芝所刻。張充和所藏近現代印人印章以吳昌碩居多,名家治印,篆刻精妙,大家收藏,其中有不少珍稀的田黃石,此章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藏品之一。
當然,一方好的田黃石其本身也應該集“細潔、溫潤、凝膩”于一體,由于田黃石材無脈可尋,稀缺珍貴,加之積年累月的開采挖掘,現今已愈發罕有。從目前的收藏市場來看,已經出現了用其他石頭來冒充田黃的現象。對此,不少業內人士多次提醒廣大收藏者,還是應該擦亮眼睛,千萬不要一聽到“田黃”二字就腦子發熱以至于買到贗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