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青 撰稿
由服裝設計出身,從油畫,國畫到瓷上作畫探索,方衛國歷經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苦惱、無奈、艱辛和孤獨,最終選擇陶瓷為媒介進行創作,并取得了成功,可以說這位引領陶瓷版畫藝術的弄潮兒和他的作品同樣浴火,得到了重生。方衛國具有深厚的國畫功底,尤其在“線”的運用上具有獨到之處,他的國畫技法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他將國畫和當代藝術觀念融入到瓷板畫中,用當下的視覺藝術來表現傳統的工藝美術,可以說是在上個世紀“珠山八友”繪畫形式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全新的瓷板畫視覺語言。
他的陶瓷繪畫技法非常嫻熟,繪畫語言頗具大家之風。
其作品在構圖上充滿朝氣和張力,錯落有致,疏密結合恰到好處。其佛像系列作品,畫面整體結構恢弘雄奇,線條構建起的骨架在色釉間穿行,古樸而又典雅,寧和嫵媚而又不失雍容,衣紋細節的處理頗有唐代畫家吳道子“吳帶當風”的感覺。其仕女系列作品用中國傳統的陶瓷為媒介來表現傳統東方韻味,體現了真正的東方本土文化韻味,其女性人物作品往往風韻嬌媚又不失可愛,可以說方衛國的作品既有魯本斯作品的肉欲之韻,又有強烈的當代視覺藝術沖擊力,他作畫講究隨心隨性,體現了方衛國追求理想、自由、超脫的境界和訴求。在色彩運用上,和諧之中有對比,色塊的黑白灰處理恰到好處,古樸典雅又不乏時代感。
作為中國國家話劇院美術設計師,國家一級美術師,方衛國在繪畫方面的造詣堪稱雙修,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復合型藝術家。上海大學出版社有幸出版其作品,既是方衛國先生對上海大學出版社的信任,也是近年來上海大學出版社在美術方面呈現的眾多作品得到了廣大社會藝術家的認可和信賴。上海大學出版社藝術總監張天志看到其作品驚嘆:“正是你這些年來漂泊孤寂的時光給了我一場視覺盛宴。”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的多位教授對其評價都很高,認為其作品在表現技巧、載體和形式方面都有重大突破。中國美院教授看到他的畫作后評價極高,并建議將瓷上繪畫作為美術新課題進行探索和研究。我們堅信其作品將會被更多的藝術家、收藏家發現和收藏,也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陶瓷繪畫終將成為與國畫、油畫、水彩等并列的全新畫種。
時至今日,以顏色釉為原料進行繪畫創作取得豐碩成果者寥寥無幾,然方衛國就是其中一位,他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實屬不易,是他歷經數年的艱難與磨礪而成就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2014年5月上海大學出版社即將推出的《方衛國視覺陶瓷藝術》一書,正是方衛國多年努力與成就的縮影,相信它一定會給中國陶瓷藝術界帶來一股春風,為陶瓷藝術界打開一個全新的藝術視窗。我們拭目以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