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華
在當代繪畫譜系中,蕭華油畫的獨特性在于近年來一直致力于以戲曲人物臺下生活狀態為題材的創作。尤其是在中國都市化越來越突出的時代語境中,蕭華運用中西結合的技法,退步走民族風格的題材,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回歸。

《凝視》油畫45*70厘米

《聽雨》 油畫 45*70厘米
在蕭華的骨子里,寫實情結,懷舊情節一直貫穿他這十余年油畫藝術的始末,從早期照相寫實到后來的具象寫實,無一不體現他扎實的基本功和寫實技巧。過去的蕭華,游離于靜物,風景和人物的創作之間,肌理語言的運用,是蕭華油畫的一大特點,他的早期作品總是通過某種殘舊景物來表達一種追憶,一種希望,表達出對生命的珍惜。畫面中的一片落葉,一塊磚頭,一根木樁,一束陽光或一組殘荷總在訴說畫家內心的悲情與傷感,同時也展現出希望,積極的一面。筆下的所有描繪對象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年少農村的生活,讓蕭華的多數作品體現出一種淡淡的懷舊和傷感。從《最后的輝煌》,《陽光總在風雨后》,《永恒的記憶》等作品不難看出這點。但蕭華又是善變的,從早期的寫實靜物創作到綜合材料的使用,從中國女性夢幻般的描繪,到近兩年民族題材的探索,無一不體現他內心躁動和欲望,他的作品從來沒有停留在一個點上,當別人認為他在某一點上找到自己的位子,準備深入挖掘,成批生產時,他又跳到另一點上開辟和探索新的領地,這也許就是一個藝術家的本質所在吧,不為藝術市場的牽引和制約,隨心而畫,有感而發,因為一幅優秀作品的背后,一定高度融入了畫家的真實感受。但是,題材上的變化恰恰說明了蕭華對生活和藝術的敏感度,也體現出強烈的創作欲望和對生活的熱愛。

晨妝2 45*70厘米

冬韻 120*90厘米
他的學習經歷,也是從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到四川省美協的高級研修班,從川師大的汪清,張國忠到西南大學的劉曙光,朱砂,馬一丹,再到中央美院的張元,以及版畫家李煥民,徐匡等老師那里,不斷吸取養料,不斷融合,作品在追求寫實性繪畫的基礎上,題材在不斷跳躍和變換,因為蕭華永遠對新的事物和題材一直保存這最真最直接的感受。

紅塵易冷 45*70厘米

紅塵易冷系列之六 50*60厘米
從最近創作的京劇題材的人物畫,可以看出,民族性,當代性,繪畫性,唯美性在蕭華油畫中不斷體現和完善,但畫面的憂郁感還是貫穿畫面始終,這是他骨子里的東西,難以洗掉。京劇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是很多國人乃至海外人士所感興趣的,也是隨時出現在我們身邊的藝術形式,中國自古有之,博大精深。蕭華的戲曲油畫系列,從2009年入選11屆全國美展的《飛天夢圓》到2012年日本東京的國際藝術大展作品《寂寞深閨》獲金獎,再到2013年的紐約藝術博覽會《紅塵易冷系》列作品走俏,不難看出,他用這種形式和藝術語言來表達中國的戲曲人物,十分受到買家的青睞和追捧。蕭華將藝術切入點放在京劇題材上,并不是完全模仿京劇的人物造型或表情,也不是簡單的描繪京劇的服飾和色彩,更不是直接表現舞臺效果,而是運用流淌,點染,潑彩,等國畫手法來處理畫面,結合他擅長的肌理制作,綜合材料的使用和寫實技巧,使得畫面既有裝飾性,唯美感,又使畫面靈動而厚重。人物表情也是豐富細膩,每個京劇人物都在傳達他內心的思緒。人物形象多以低頭,閉眼為主,渲染出淡淡的憂傷,傳達內心的一種期待和向往。所以,蕭華又回到了原點,運用中國畫的手法和西方油畫的語言來表達民族的精髓,而作品本身也是寫實性的,真實性的。這不正是幾代中國油畫家一直努力的方向嗎?
正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相信不久,蕭華的作品會越來越成熟,勢必呈現出異樣的光彩。
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 劉曙光

黃河魂 120*90厘米

陽光總在風雨后 120*90厘米

英姿 45*50厘米 油畫

永恒的飛翔系列

永恒的記憶 100*80厘米

幽蘭 油畫 50*80厘米

遠方 120*100厘米

最后的輝煌 60*80厘米

花樣年華 40*40厘米

黃昏 35*50厘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