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畫派是中國國畫眾多流派中的一朵奇葩,在民國初年與海上畫派、京津畫派三足鼎峙。不過,在近十年來熱火朝天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嶺南畫派作品的價格卻沒法與京津畫派等相提并論,一直有“價值洼地”之稱。嶺南畫派這塊“本地姜”夠不夠辣?“洼地”能否填平?
作品未能走向全國市場
嶺南畫家群與幾乎同時形成的海派畫家群、京津畫家群一起在民初畫壇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由于種種原因,在近現代中國畫市場交易上,嶺南畫派的作品價格一直無法與其它兩派畫家群體的作品同日而語,甚至相差甚遠。當然,自2010年下半年起,嶺南畫派開始有所表現,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代表人物畫作拍賣價格顯著提高,其中黎雄材的畫作的最高拍賣價已創出了8960萬元的新高,離億元大關已經不遠了。
近代以來,嶺南畫派的市場長期處于低迷狀態。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嶺南畫派都只是廣東拍賣會的主流,而在嶺南地區以外的拍賣會上出現不多,所占市場份額很小。在現在中國國畫的畫壇上,分六大派系:京津、海上、浙江、金陵、長安、嶺南,應該說六大畫派近十年來的市場份額都大幅攀升,但發展并不平衡,在市場上卻形成了兩大集團,京津、海上、浙江畫派為第一集團,在價格處于領先地位,金陵、長安、嶺南畫派為第二集團,處于弱勢。從2008年起,兩大集團在市場規模和價格上不斷拉大距離,2010年,嶺南畫派的拍賣市場占有率僅為京津畫派的1/12、浙江畫派的1/11、海上畫派的1/10,嶺南畫派的市場交易總額占有率僅為京津畫派的1/15、浙江畫派的1/12、海上畫派的1/11。
從畫家個體看,嶺南畫派也與京津等強勢畫派差距明顯。2012年上半年一項分析數據顯示,高奇峰在嶺南畫派中的價格指數最高,為22.4萬元/平尺,卻只是金陵畫派傅抱石(367.0萬元/平方尺)的1/16,在“近現代國畫價格指數排行榜”上屈居第26位。黎雄才在嶺南畫派中市場最火,總成交金額為2.64億元,卻只是京津畫派齊白石和海上畫派張大千(分別近43億元)的1/16,在“近現代國畫成交額排行榜”上屈居第25位。
嶺南畫派市場長期低迷的原因有三:1、地域性局限。隨著市場的深入,各畫派間的區域性間隔進一步加大,隨著大環境及大行情的發展,各畫派區域市場的封閉性和圈子性可能進一步加劇。由于嶺南畫派影響主要集中在廣東、港臺,缺乏全國影響力,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嶺南畫派作品都是廣東拍賣會的主流,而在嶺南地區以外的拍賣會鮮見,嚴重影響了其價格的提升。2、廣東藏家的投入不多。藝術市場的發展除了經濟基礎之外,投資及收藏理念至關重要。由于歷史積淀和文化心理等原因,廣東本地企業家更愿意投資房地產和股票,很少介入藝術品收藏。缺乏本地買家護盤,使嶺南畫家板塊一直處于不慍不火狀態。另外,藝術市場標準缺乏,操作不規范,致使老資金在市場困難時動搖,新資金無法進入,市場規模長期難以拓展。3、藝術拍賣品牌缺失。嶺南地區的藝術市場發展與經濟發展極不相稱,遠未形成規模化運作,沒有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國有重要影響的拍賣機構。加之各藝術拍賣企業的定位層次及銜接沒有拉開距離,公眾的關注和參與度以及媒介的傳播力度不高,都限制了嶺南地區拍賣業的發展。
近年開始發力追趕
在今年發布的2014雅昌胡潤藝術榜,來自嶺南畫壇的7位上榜藝術家成了真正的大贏家:無論從個人的排名,還是從去年拍賣成交額的漲幅來說,均全線飄紅。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胡潤透露,在經歷了2011年的高峰之后,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這兩年持續下滑。54位去年上榜的藝術家總成交額都下降,只有46位比上年增長。
據相關媒體分析,作為連續多年上榜的嶺南國畫大家周彥生,今次以遠遠超出上榜門檻(1534萬元)的6271萬元拍賣總成交額,再次登榜并位列全國第33位。相比上一年,周彥生個人的拍賣總成交額大漲了24%,而排名亦前進了6位。必須特別指出的是,同時登榜的100名在世國寶藝術家里邊,還包括曾梵志、朱德群、靳尚誼、周春芽、趙無極等油畫家及其他當代藝術大家在內。
對嶺南畫家來說,雖然今年陳金章教授暫時落榜,但卻新增了方向和李勁堃兩位“新面孔”,因此今年同時登上胡潤藝術榜的嶺南國畫家仍然有9位,人數比去年略有增加,他們分別是楊之光、林墉、方楚雄、周彥生、許欽松、林豐俗、陳永鏘、方向和李勁堃等。在9名登榜國畫家里邊,除了方向和李勁堃兩位“新人”,其他7位藝術家去年的拍賣成交額平均增長了41.6%,而排名則平均上升了13.7位。作為當代嶺南畫壇泰斗式人物,楊之光的作品在去年的拍賣市場上總成交首次成交過億,總拍賣成交額達到了驚人的10317萬元,盡管在7位藝術家里邊,其排名及成交漲幅均不是最高的,但勢頭依然令人矚目。
今年上榜的嶺南畫家排名和漲幅最快的是廣東畫院院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美協主席許欽松,他在去年的總成交額為3320萬元,相比前一年大漲了58%,而在100名上榜藝術家里邊的排名也大大前進了24位,成為所有上榜嶺南國畫家里邊上升最快的藝術家。排名前進速度緊跟其后的是廣州畫院原院長陳永鏘,他去年的拍賣成交額為2935萬元,相比前一年的漲幅也是過半,達到了53%,而排名則前進了17名,目前在胡潤藝術榜上位列第66名。
林墉、方楚雄、周彥生,可以說是目前藝術市場作品流通性和活躍度最高的一批在世嶺南國畫大家,也是胡潤藝術榜上的元老級人物。尤其是周彥生,作為當代中國工筆花鳥畫和嶺南畫派的代表性人物,是最早登上胡潤藝術榜的嶺南國畫家,也是拍賣成交總額最早過億元的嶺南國畫家。就拍賣成交來說,這三位畫家的總額一直基數比較大,因此單從漲幅來看,他們不及其他幾位上榜藝術家。
在嶺南畫派中,以高劍父、高奇峰和陳樹人三位創辦人在藝術市場上的表現一直不盡人意。但相關排名榜顯示,第二代傳人奮起直追,其排名逐步靠前,單位價格在2008年之前徘徊于2-3萬元/平尺之間,價值一直被低估,最近兩、三年出現了相當驚人的漲勢,嶺南四大家——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走勢基本穩定,成交價多在幾十萬到上百萬元之間,亦有大作突破千萬元大關,單位價格已到了的8-10萬元/平尺之間。第二代傳人的后輩如楊之光、林墉等,也各有自己的面目,楊之光、林豐俗、林墉、周彥生、方楚雄、陳新華這六位畫家,部分精品的均價已突破10萬元/平尺關口,可謂漲幅不少。隨著人們對其認識的逐步深入,其市場價格必將有一個全新的提高。
8960萬元是沖鋒號?
在去年5月北京榮寶迎春拍賣會上,嶺南畫派大師黎雄才1984年創作的一幅《長青不老松》以8960萬落槌,超過估價10倍。這一成交價創下了黎雄才甚至嶺南畫派歷年來的拍賣最高紀錄。于是,有人斷言:長期沉潛的嶺南畫派即將迎來自己在藝術品市場中的“春天”了。不過,這在業內產生了爭議,實際上這個爭議也是對未來嶺南畫派市場發展認識分歧的縮影。
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省美協主席許欽松認為,這件作品不算是黎雄才的精品力作,但是拍出這樣的價格有偶然性,也有一定必然性,因為嶺南畫派書畫價格接下來持續走高是沒有任何疑問的,不用十年,無論是早期嶺南畫派的大家,還是這一代嶺南畫派的新生力量的價位,最終都會和其他畫派同等級別的畫家們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其他畫派早就經過前一輪的市場競爭,進入到一個比較高價位的平穩階段,只有嶺南畫派,因為早期被低估,目前的價位形成一個“洼地”,以至于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向這個版塊,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華藝國際拍賣董事、副總裁王野夫則認為,別的版塊翻番往上漲的時候,嶺南畫派的表現很冷靜;別的版塊蹭蹭往下掉的時候,嶺南畫派也比較穩。這反映出嶺南畫派在市場中表現穩健,基本上沒有炒作。關山月、黎雄才都是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嶺南畫派又是中國畫歷史上無法抹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想不出他們被如此低估的理由。目前,嶺南畫派這個版塊除了金字塔尖上的幾位代表性的人物外,中間層的(包括基礎部分的藝術家的作品)都沒有架構起來。這是一個很大的寶藏,因為很多畫家——包括許多過世的老先生,因為歷史的原因被埋沒,但不代表他的作品沒有價值。對他們的挖掘和研究,可能將會是廣東業界接下來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梁江就有點“反方”味道,他表示,最近幾年,廣東美術界,包括中國美術館為挖掘黎雄才的藝術價值、重估他的歷史地位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學界對黎雄才的藝術價值、歷史地位給出了更加準確、更加理性的分析。再考慮到黎雄才的作品大都捐獻給了國家和學術機構,市面上的精品數量有限,所以,黎雄才作品在市場上持續走高是一個必然趨勢。但突然之間冒出一個每平方尺超百萬的“天價”,他還是認為有點蹊蹺。可能因為學界對黎雄才的充分挖掘,讓市場上的某些資金和機構,意識到黎雄才可以成為一個新的炒作點。目前,嶺南畫派大家書畫作品的市場價位,確實與同時代的其他畫派大師有差距,但他并不認為正處于“洼地”,而是北方很多畫家作品的價格炒作成分太大了。廣東的市場經濟發展比較早,也比較完善,藝術市場沒有大起大落、爆出天價來,其實正是我們這個市場理性的表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