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書畫是藝術品收藏的一個大類,群眾基礎很好,藏品很豐富。不過這種鑒賞會上出現精品的概率不高。因為藏家拿過來做鑒定的,一般都是自己看不準的東西,真正的好東西,溫州的藏家手里,肯定也有不少,但輕易不會拿出來。
10日六上午,溫州市政協文史委、市收藏協會等單位主辦了一場近代書畫鑒賞會。眾多書畫藝術品收藏者帶來了不少的藏品,讓這次主持鑒賞的我市知名藏家、鑒賞家王正行先生忙碌得連喝口水都要擠時間。此前,上述主辦機構也不定時地舉行過一些古玩藝術品的鑒賞活動,但書畫專場是最為熱鬧的一場活動。市收藏協會秘書長徐亮說,這是因為書畫藝術品的收藏,群眾基礎好,加上這些年來,書畫藝術品的價格一直堅挺,所以藏家的熱情一直很高漲。
藏家藏品眾多但現場帶來的精品不多
在當天的鑒賞會現場,不少市民攜帶收藏的書畫作品前來,希望讓專家給鑒定鑒定,看看能值多少錢。
這些藏家帶來的藏品,據藏家本人介紹,每件作品的收藏,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但記者觀察到,大部分作品,經專家的鑒定,市場價格并不高。
王正行說,書畫是藝術品收藏的一個大類,群眾基礎很好,藏品很豐富。不過這種鑒賞會上出現精品的概率不高。因為藏家拿過來做鑒定的,一般都是自己看不準的東西,真正的好東西,溫州的藏家手里,肯定也有不少,但輕易不會拿出來。
幾乎所有類似的鑒賞會上,都會出現這樣的事情:藏家買一件作品的時候,花了不少錢,但經專家鑒定,這件作品的實際價格或許并沒有這么高。對于這種現象,專家說,任何門類的收藏,抱著撿漏的心態是不可取的,同時,對這個領域不是很熟悉的情況下,單聽賣家說作品怎么好,就買了下來的行為也是不理性的。
“這些年,書畫作品的價格一直在漲,個別藏家憑一件藏品賺了不少錢的例子的確存在,但我們還是希望藏家能保持理性,多看多學,不要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進行藝術品的投資。”業內人士說。
溫州籍藝術家的作品
近年來價格漲了不少
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現場帶來的一些書畫作品,不少是溫州籍藝術家創作的,王正行自己帶來供大家分享的,也是溫州名家的作品。王正行說,這既因為地緣關系,溫州人收藏溫州名家的作品有獨特的優勢,也因為近年來,溫州名家的作品價格開始走強,引起了更多藏家的關注。
溫州籍名家作品的價格走強這一觀點,得到了最近國內幾場拍賣會的佐證。幾天前,浙江盛世拍賣行舉行的一場藝術品拍賣中,一件溫州籍名家周倉米的早期作品,以25萬元起拍,最終以60萬元成交,創下了周倉米作品的歷史最高價;浙江三江拍賣行前幾天舉行的當代名家書畫拍賣上,溫州籍劉旦宅的一張作品,以5萬元起拍,19.5萬元落槌,另一件作品則以6萬元起拍,50萬元成交。
據參加了上述拍賣的一溫州買家張先生說,他原本以為,這些溫州籍名家的作品,在溫州之外的地方拍賣,成交價未必很高,所以想去“撿漏”。但現場的情況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想,實際成交價,比他之前希望拍到的價格高了很多。
張先生說,他一直在關注溫州籍名家的作品,近10年來,這些作品的價格已經翻了好幾番了。但他認為,即便如此,溫州籍名家的作品依然屬于被低估的。“近百年來,溫州出了不少藝術家,作品質量上乘,但由于缺少整體的包裝,藝術品市場上還沒有形成溫州板塊,不少人的作品還不為藏家所知,近年來這種情況才有一定的改觀,所以我看好溫州籍藝術家作品的未來行情。”
本周有溫州名家書畫專場拍賣
或存在撿漏機會
一直以來,溫州籍名家藝術品呈“散落”的姿態,零星出現在國內的一些拍賣會上,因此整個藝術品市場的“溫州板塊”不受重視。不過這種現象,近年來有所改觀,現在以“溫州專場”命名的藝術品拍賣不斷出現。本周末,由浙江匯通拍賣公司與溫州嵐江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浙江匯通(溫州)2014春季藝術品拍賣”,將在百里西路新工人文化宮二樓展覽廳舉行。
據溫州嵐江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海曼介紹,這場拍賣會將重點推出溫州名家的書畫作品,其中僅林曦明的作品就有50幅,而這些林曦明的作品,都是經過作者本人鑒定的。除林曦明之外,劉旦宅、周昌谷、馬公寓等數十位溫籍名家的上百件藝術品,也將在此次拍賣會上亮相。
據悉,這是“嵐江文化”在溫州舉行的第四次藝術品拍賣,前三次也是以溫州名家的作品為主,讓人欣慰的是,每次拍賣,溫州名家的作品都能吸引溫州本土的藏家,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藏家的參與,成交率都超過80%。而對比成交價,同一作者差不多的作品,近年來出現翻番的已經不少。
記者了解到,10年前,溫州匯豐拍賣公司曾舉行過溫州名人書畫拍賣,當時的一些成交價不到1萬元的作品,現在出現在市場上,已動輒超過10萬元。
“我們估計,現在拍過去的一些溫州名家作品,再過10年,在現在的基礎上漲10倍,也是大概率事件。”張海曼說,從這個角度來講,現在去買溫州名家的作品,可以看做是“撿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