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白石 群芳吐艷冊
設色紙本
十開冊頁
題識:1. 三百石印富翁
2.瀕生
3.借山吟館主者
4.老萍
5.長春。白石
6.白石山翁
7.白石
8.阿芝
9.寄萍堂上老人
10.杏子塢老民
鈐印:
木人、齊大、白石翁、木居士、老齊、白石
出版:
1.《齊白石全集》(第二卷),P324、325、326,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10月;
2.《齊白石繪畫作品圖錄》(上卷),P270,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
3.《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集》,2010年;
4.《當代名家中國畫全集——齊白石》,P21、22,古吳軒出版社,1995年3月。
說明:此套冊頁為白石老人四子齊良遲先生舊藏。
28×45cm×10共約11平尺
白石老人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并通過“衰年變法”使其畫作真正進入雅意、清幽的藝術境界。變法前的白石花卉主要是受八大山人寫意畫風的影響,造型簡潔,用筆粗放,但筆墨簡率,運筆及墨色變化不多;變法之后,齊老摒棄了八大冷逸的花鳥畫風,用筆凝練、老鈍,變化多端,墨色變化豐富,極為耐看,此套《群芳吐艷冊》便是白石老人在變法期間所繪就的珍奇之作。
齊白石筆下的花卉早年師法趙之謙,并直追朱耷、徐渭,同時亦受到吳昌碩的影響,直至70歲的時候完全確立了比較成熟的風格。齊老的花卉在中國畫的審美領域為人們展現了平常心、平常事,把中國畫的表現領域更向前推進了一步。此套冊頁齊白石以松動靈秀之筆墨寫簡筆蔬果,精到老練,融會前人,獨出機杼,融入情意于物象中,盡顯拙樸異趣。
智者創格,工者寫形,在《群芳吐艷冊》中白石老人畫筆略到,而意態已具,氣韻生動,逸趣橫出,自成一格。以沒骨法畫出果實,設色藤黃,淡墨做枝,濃墨為葉,看似簡單,但要處理好筆墨、色彩與構圖并不容易。此幅的枇杷果葉呈下垂狀,對角構圖,果實之間枝條穿插,看去飽滿和諧,又鮮艷欲滴。落筆大膽而肯定,運筆精熟,以濃墨寫出枝干,用筆蒼勁老辣,梅花朵朵有如紅燭,花枝交錯,互為呼應,整幅作品設色清麗而淡雅,山間逸韻頓現于此。中齊老力圖擺脫工整細謹的作畫風格,而畫面僅寥寥數筆寫蘭花,用筆勁健,設色豐富微妙,流露出強烈的文人審美趣味,形象地表明“衰年變法”時期的白石老人籍畫風之變,以增強畫之品位格調。同時此套冊頁為白石老人四子齊良遲先生舊藏,可謂出處明確,流傳有序,概言之,該冊頁既存有齊白石變法之前的畫風,又融會了變法后之的面貌,互相映襯呼應,真實地顯示出齊白石“衰年變法”時期的創作情態,極為難得。
上海嘉禾2014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公告
拍賣時間:2014年6月22日
預展時間:2014年6月20-21日
預展/拍賣地點:上海浦西洲際酒店(上海市閘北區恒豐路500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