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水墨作品
古代書畫、近現代名家和當代水墨三足鼎立,每一門類都有其優勢,又蘊含著不可預知的風險,但前兩者由于真假難辨和價格高昂的緣故,讓一般人難以望其項背。因此,一般投資者可從“當代水墨”中的“新水墨”入手。
新水墨緣何起?
當代水墨的拍賣從2003 年就開始,2010 年開始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2011 到2013 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時期,而當代水墨則迎來高潮,成為熱點。
以藝術家田黎明和何家英為例,2003 年左右,其作品每平尺約5000 元,至今已達每平尺20000 元,十余年之內,價格漲幅達到驚人的百倍。當然,物極必反,當代水墨由于漲勢兇猛,風險性加大,很多藏家和投資者不再跟進,觀望情緒漸濃,亢奮度漸降,并把目光轉向別處。于是,應運而生的新水墨市場漸成氣候。
什么叫“新水墨”?這個問題至今在學術領域里沒有得到解決,但是在藝術市場中,卻已經名正言順了。嚴格來說,新水墨也是屬于當代水墨范疇,但創作主體更年輕,創作手法更新穎。以筆者觀之,凡具備以下幾個特征的大致可劃入其范圍:從年齡劃分上,大約集中在1970-1985 年之間出生的藝術家們;從創作內涵上講,他們更偏重于表現出當代人的思想、審美情趣和觀念;從風格上講,整體表現出來很強的青春氣息和個性色彩,面貌新穎多變,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在表現形式上,新水墨藝術品基本可劃分為寫意和工筆兩大類別。
新水墨有多熱?
新水墨藝術近兩年已炙手可熱,甚至被業內追捧為“新水墨時代”即將到來。
其實,據筆者理性分析,對于新工筆和新水墨的推動,中國藝術品的一、二級市場從作品價值挖掘和價格建構方面一直都保持著良好的互動。自2008 年以來,新水墨藝術在一級畫廊市場逐漸受到重視,大家紛紛關注起1970—1985 年出生的這批青年藝術家。
除了大千畫廊、上海華府空間、南京朱子藝術館、太和藝術空間等這些以專門經營當代水墨以及新水墨的畫廊之外,紅門畫廊、香格納畫廊、新偏鋒空間以及對比窗畫廊等國際知名畫廊業已開始涉足新水墨的展覽。
我國臺灣、香港地區甚至國外的一些畫廊早在當代藝術盛行之時,就開始介入新水墨,如香港的萬玉堂畫廊、麥克鬲豪士畫廊、對比窗畫廊等。歐美早就有一些重要的畫廊和美術館涉獵這一板塊,收藏購入中國年輕水墨畫家的作品,其中包括美國紐約的科恩畫廊、前波畫廊、文良畫廊,英國的埃斯凱納齊畫廊。
2012 年之前,新水墨藝術在拍賣市場基本不存在,而2012 年各大拍賣公司都在尋找新的拍賣門類應對調整期的市場,當代水墨便成了各家公司的首選。2013 年的各大藝術博覽會上,眾多畫廊紛紛帶來了新水墨作品,甚至不少畫廊用將近一半的展位空間主推。
中國嘉德2012 年春拍首次推出了“水墨新世界”專場拍賣,53 件拍品成交率高達92.45%,成交額達1377.4 萬元,其中有4 件拍品過百萬。在2012 年秋拍中,多家拍賣公司舉辦了當代水墨專場拍賣,中國嘉德繼續推進“水墨新世界”,44 件上拍作品成交39 件,成交額為1736 . 85萬元,成交率為88 . 64 %。
而北京保利也在2012 年秋拍首次推出名為“中國當代水墨的中堅力量” 夜場拍賣,49 件上拍作品,成交44 件,成交率為86.27%,成交總額達3386萬元。其中,新水墨作品13 件, 成交率100%,成交額為185 萬元。
2013 年的拍賣市場,新水墨藝術行情只增不減,代表藝術家如徐累、崔景哲、雷子人、任重、王冠軍、沈寧、曾健勇、郝量、祝錚鳴等人的作品均有不俗的表現。
新水墨怎么買?
新水墨為何成為眾多藏家和投資者的首選?
首先,新水墨兼顧了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新內容和新形式等諸多層面的融匯和轉化,對于越來越年輕化的收藏群體來說具備良好的審美接受的心理基礎,這是新水墨的天然優勢。其次,當下的新水墨市場剛剛開始,處在培育和發展的階段。市場雖有愈演愈熱之勢,但大部分作品整體價位偏低,多在每平尺1 萬元至5 萬元之間。這個板塊還未曾經過炒作,現在買入的作品幾乎等同于購入“原始股”。再則,有當代水墨為先例,鑒于現今新水墨的市場表現活躍,其未來發展潛力定然空間巨大,風險完全可控。
當然,在投資或入手新水墨藝術的時候,為了保障投資行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符合個人審美趣味的前提下,藏家選擇的對象也應注意幾項標準:對藝術家多做考察,選擇能夠潛心創作、不隨市場大流、具備較高藝術審美性的藝術家;選擇參加過較高級別的美術館和知名品牌畫廊展覽的作品;二級市場中的大拍賣行所主推的精品可成為選擇同類型作品的參照。只有小心謹慎地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市場的保值和升值才會更為穩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