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文
元代繪畫史在趙孟頫的影響下,大張復(fù)古的大旗,一路是以元四家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王蒙為代表,其風格上溯董源、巨然傳統(tǒng),多寫江南山水;一路是以唐棣、朱德潤、曹知白等為代表,其風格上溯北宋李成、郭熙傳統(tǒng),多些北方山川與寒林。前者后來影響?yīng)q大,后者卻嗣響寥寥。美術(shù)史上這種風格的選擇與傳承確實令人著迷。
曹知白(1272~1355)字又玄﹐號云西﹐人稱貞素先生。華亭人。至元中任崑山教諭。又曾北上大都﹐王侯巨公多折節(jié)與交,薦章屢上,知白悉謝去。曰:“吾聞冀北多竒士,庶幾見之,豈齪齪求官者耶。”不久辭歸﹐隱居讀《易》,終日不出戶庭。自寫書齋匾額曰“常清凈”﹐以示閑適恬靜之意。或放筆圖畫,掀髯長笑,人莫窺其際。尤擅山水﹐師法李成﹑郭熙﹐從中演變成一種清疏簡淡的風格。作品多以柔細之筆勾皴山石﹐極少渲染。早年筆墨較秀潤﹐晚年變?yōu)樯n秀簡逸。曹知白和崑山顧瑛﹑無錫倪瓚為元代江南地方聞名的三大富族。家有多處亭臺池館和園林花木﹐盛極一時。喜結(jié)賓客﹐富于收藏﹐四方文人名士多愿與之交游。

曹知白(1272~1355) 曙雪圖
水墨紙本 立軸 71.5×30cm
著錄:
1. [明]李日華《味水軒日記》卷七,明·萬歷刻本。
2. 干隆題跋見于《御制詩集》三集卷三十四,《四庫全書·集部》。
說明:錢郛、干隆帝題跋,項元汴、干隆帝等舊藏。
此軸《曙雪圖》即是一次一位叫錢郛的朋友,在雪后清晨來訪而得來即興之作。近景畫寒柯兩株相交,有人策蹇踏橋而來,臨江小筑中一人瑟縮而坐。前望寒江茫茫,遠觀則可見列岫失翠,起伏若云。此軸筆墨精妙,尤其是樹法精微,立干圓勁,枝梗八面生姿,似乎雪中更顯精神骨氣。屋后老樹以重墨壓之,很好地突出了天寒清冷的氣氛。江面留白處理,遠峰以淡墨烘染其外,以深墨勾出輪廓,濃墨竪點遠樹,逶迤起伏之狀,秀氣十足,深得重江疊嶂連綿之意。至于其境地清冷,想古人喜六月以雪景消暑,真乃不虛。錢郛親見云西作此,從他題詩我們可以知道這幅畫作的背景:
曙云蒼蒼迷四鄰,靜看云物又茲晨。干坤暗入初陽律,節(jié)序頻驚久客身。
薄宦行藏宵酪酊,貧家庭戶玉嶙峋。無由隔屋相呼飲,漫發(fā)狂歌和郢人。
雪中訪云西翁,翁出酒見款,翁半酣,遂對雪圖此,為賦七言律于上,以見翁之興致云。
詩人之旨意,道出的體悟是天地萬物氣象隨陰陽律呂而變化的節(jié)奏,且當羈旅之中,詩酒之際,雪后清冷、萬物枯寂之時,此情體會尤為真切,乃非喜好浮華喧囂者可以夢見。
此軸曾入清宮舊藏,續(xù)入《石渠寶笈》,鈐蓋“石渠寶笈”、“干隆鑒賞”諸印。畫幅有干隆和錢氏韻絕句一首:“雪止余寒曉尚凝,玉壺天地一條冰。誰人不作騎驢可,幾個于中得句曾”。干隆題句,見收錄于《御制詩集》題“曹知白曙雪圖”。其書法圓潤,雖身居九重而不乏荒江野老之思,風雅之懷可見一斑。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