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先聞,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現為濱州畫院名譽院長,濱州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文化學會藝術委員會主席,中國現代原創美術研究院院長。2010年被評為首屆感動中國文化人物,2012年被評為“世界和平藝術家”和“中國文化和平大使”。

藝術家趙先聞——作品解讀
在色彩的膜拜中——趙先聞拓彩畫印象
長鳴
當代藝術在充訴著后現代潮流的時空切割、拼貼、嘈雜紛呈的神奇消解的背景中,先聞的拓彩畫又以雄偉峻拔、神奇瑰麗的個性,展示了畫家帶有浪漫氣質的執著堅守。

對于色彩的熱愛和運作是先聞不拘傳統勇于拓寬審美視野的例證,然而他的畫中既定著東方藝術的天存,他不同于凡高的曰神崇拜情結,而是呈現出酒神渾厚的生命噴涌和天人合一的龜蛇之靈。

在先聞的拓彩畫中,我猶為鐘愛一幅《歸去來兮》,畫面的背景是洪闊的山巖,遠方的山巒溶入明亮的暖色,而眼前的巨石卻像爆炸的黑洞,像是在吞咽又像是在崩潰,斜著光束來自山之陽,這光束像金色的箭簇貫穿了整個部局,一排負載著生命歡歌的雁陣飄然而來。看起來他是在領略了這句古詩飄逸悠遠的韻致之后,又以洋溢著蓬勃春潮的力量為之注入了恢宏的活力,萌動著再生的深遠感受。在《悠悠相思情》中,畫家設置了一幅近乎版畫的固態景色,濃重的大山,寧靜的樹木,溶化不開的炊煙,一片黑色的情調中滲透出淡綠的容顏,給人一種凝聚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遙遠記憶。

因此先聞畫中的“神”,仍是一尊東方之神。他與西方一脈相承的拓彩畫家貌似神離,由于他身上的浪漫氣質和對油彩的熱愛,又使他淋漓盡致,極盡全能地表現一種由于立體的恒在而獲得的雕塑意識,同時又以光度分明的層次感展現出時而放浪、時而空曠、時而邈遠、時而蒼桑、時而光彩奪目的審美效應。

在《洪波涌起》中,畫家突然截取了河水獅子血口一樣翻騰而起的場面,攝魂奪魄的耀眼亮色撲面而來。顯而易見,畫家張揚的是一股浩瀚的民族精神或生命之源的輝煌象征,它自古而來又攜帶著火焰般摧枯拉朽的創造力,令人敬畏,對于人的心靈形成了壓迫和提升。

東神西技,就使先聞的拓彩畫發自神奇而歸于疏淡,取材奇崛而意境高妙,重彩濃濃又點綴靈動,從而具備了一種形式上的大度。不但于此,他在成功地借鑒了西畫色彩和光度的同時,照樣能得心應手地摘取中國古代彩陶的藝術品質。

在《明月皎皎》中,畫面回旋著飛動的條紋,中天懸掛著淡藍的月暈,清黑的怪石兀自佇立,深蘊著天人合一的天機,展現出一幅古樸和渾然如夢的氣氛。而《悠悠》則以深藍透綠的高度寧靜與冰雪溶化的水流琴韻,抒發著清新高遠的詩意。因此注重藝術語言的深入發掘,將一種技術的東西提升到與神韻意境或象征理性同在的高度,就是他的繪畫同勾勒和點綴的疏淡技法窘然相異的審美根據。

一個藝術家在當代的成功,不僅僅意味著作品本身的高度,同時還包涵著這個時代的人群對他給畫藝術的解讀和領悟,以及這種領悟所可能指向的深度把握,從而激起靈魂的升騰和震憾,因此寫下此文,算是膚淺的鑒賞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