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駿作品

方駿作品

方駿作品
自清初以來,南京便一直是山水畫的重鎮(zhèn),大家輩出,群星璀璨,尤其是在近現(xiàn)代繪畫史上,更是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到了上個世紀后期,伴隨著傅抱石、錢松嵒、宋文治等老一輩藝術家相繼謝世,有著雄厚整體實力和強烈進取精神的金陵畫壇,開始進入了一個群雄逐鹿的多元時代。這其中,方駿以其別具風貌的繪畫語言和戛然獨造的形態(tài)體格自成一家,令人刮目。關于方駿的山水畫,郎紹君曾以“結構嚴謹,用筆松秀而縱意”相概括。所謂“結構嚴謹”,指的是構圖和章法,或換言之,也就是謝赫“六法”中所說的“經(jīng)營位置”。品讀方駿的山水畫,給人的第一個突出印象,是其傳統(tǒng)筆墨與現(xiàn)代構成的高度統(tǒng)一。方駿的山水畫,乍一看,頗有些類似于精巧的盆景和別致的假山。這顯然意味著方駿所畫的并非是生活中的“實有之景”,而是他的“胸中丘壑”,心目中的“應有之境”。因此,在方駿的筆下,山水是理想化的,不論是遠處的山巒、樹石、云塊,還是近處的房舍、舟橋、雜物,都精心安排,錯落有致,其疏密、遠近、詳略、主次、穿插、過渡,皆井然有序,相互映出,有著強烈的秩序感和裝飾性。由于方駿筆下的山體多以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塊面組成,較少皴筆,故而在面貌上與傳統(tǒng)的山水畫有著明顯的差異。這種頗具現(xiàn)代感的形式構成,與其“松秀而縱意”的筆墨相結合,是方駿山水畫的第一個美學特征。方駿山水畫的第二個美學特征,是色彩與水墨的結合。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以老莊哲學和魏晉玄學為精神乳汁,崇仰“以素為貴”,雖然張庚嘗謂“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然而古人的設色不過是青綠、金碧、淺絳等有限的幾種類型,有著濃厚的程式化色彩。而方駿對色彩的運用卻與此判然有別。方駿追求“青綠山水絢麗的色彩和水墨山水清新的韻致融為一體”,采用弱化皴筆,降低色彩的亮度,豐富色彩的種類,打破傳統(tǒng)設色類型化的界線等手段,取得了極佳的效果,使得他筆下的山水既與傳統(tǒng)中國畫的色彩觀拉開了距離,又避免陷入某種類似于彩墨風景畫的探索誤區(qū)。方駿山水畫的第三個美學特征,是景與境的結合。眾所周知,中國的山水畫與西方的風景畫有所不同。西方的風景畫主要致力于對自然本身的真實描繪,是高度寫實的(此處指的是西方古典的風景畫),雖然在這種描繪的過程中也包含著畫家主體精神和審美理想的介入,但如實反映自然卻始終占據(jù)著主導地位。而中國的山水畫則不同。中國的山水畫雖然也強調(diào)“外師造化”,但這并非意味著簡單的寫實,并不滿足于對外在山水的客觀再現(xiàn),而是更強調(diào)“中得心源”,通過“遷想妙得”,追求對詩化意境的主體表現(xiàn)。因此,中國山水畫提倡景與境的交融,再現(xiàn)與表現(xiàn)的互補,既非純?nèi)痪呦笥址羌內(nèi)怀橄蟮囊庀蠡钠胶狻7津E的山水畫在這一方面表現(xiàn)得很突出。在方駿的筆下,既有具體而精到的描繪,又有大膽而浪漫的抒發(fā),既“度物象而取其真”,又“因心造境,以手運心”,達到景與境的高度統(tǒng)一。除了以上三點外,在方駿的山水畫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其他的一些將矛盾著的雙方相對立統(tǒng)一的美學特征:如實景與虛景的結合,實景多安排于近處,虛景多安排于遠處,實景多為人造景觀,虛景多為自然景觀;文學與繪畫的結合,方駿有著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和深厚的文學底蘊,不但常在畫上題寫宋詞集句聯(lián)語,而且其畫作的本身便每每體現(xiàn)出古典詩詞尤其是宋詞中的意境;此外還有感性與理性的結合,工與寫的結合等等。所有這一切,都使得方駿的山水畫自然而然地呈現(xiàn)出一種別具特色的藝術風貌和不同俗流的美學趣味。方駿在《古林山房答客問》中曾經(jīng)說過:“貧瘠的環(huán)境里急需解決的是饑餓的問題,富裕的環(huán)境里要預防的是攝入脂肪過多,容易得心血管等疾病。”繪畫歷史的史實顯示,大凡一種受本體性局限的藝術,其形式愈是完美 ,發(fā)展的余地便愈是狹窄;積累愈是豐富、成熟和穩(wěn)定,卻成了當前山水畫體格轉型中的阻力和障礙,造成了某種一旦違背了傳統(tǒng)的形式,便無異于疏離中國畫的本體;而一旦沾染了傳統(tǒng)的形式,又不免會散發(fā)出昔日古老的氣息而與現(xiàn)代性絕緣的兩難之境。正是由于這一原因的存在,才使得當代山水畫的體格轉型艱難曲折,進展遲緩,明顯地滯后于人物畫甚至是花鳥畫。方駿山水畫中的以上諸多美學特征,顯示出畫家的勇敢嘗試和可貴探索。雖然這種嘗試和探索,對于山水畫的體格轉型而言并不是惟一的,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然而對于山水畫由古至今的發(fā)展歷史而言,方駿山水畫提供的美學價值卻是絕對不可低估的,它的啟發(fā)意義更是不言而喻的。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