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的藝術收藏家一定有著國際化的收藏視野和野心。作為藝術品領域的大玩家,多數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個人收藏,建立機構收藏是水到渠成的一條路。當然也不乏企業大佬因個人收藏影響企業做收藏,從而戰略性建立企業文化的。日本、韓國頂尖的當代藝術收藏家在如何資本運作、在如何推動藝術?

《豐島美術館》西澤立衛、內藤禮
福武總一郎:用藝術改造海島
福武總一郎(Soichiro Fukutake) 是日本重要的收藏家,他主要收藏印象派和當代藝術品。他運營著倍樂生控股公司,該公司擁有領先的考試輔導學校、貝立茲語言學校、函授課程以及逾200所療養院。倍樂生正在增加位于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的學校數量。福武總一郎還是一家名為Sim-Drive的研發企業的董事長,該公司主要為電動汽車開發新的電機設計方案,福武總一郎曾幫助籌集了建立該公司所需的資金。
福武總一郎1987年買下直島215萬平方米的海岸,決意打造一個藝術之島。他找來安藤忠雄做整體設計師,先綠化直島,栽種十萬株楓樹和櫻花,接著在地下修建一個美術館,于是僅天井露出地面,并以日光照明的當代美術館在直島南海岸落成,館藏福武總一郎收藏的安迪·沃霍爾、杉本博司等當代藝術大師作品。同時戶外也散落著包括藝術名家的各種藝術及建筑作品,這里成為藝術家釋放靈感的樂土:草間彌生在這里靈光閃現設計的兩個南瓜作品,已成小島地標;蔡國強于上世紀90年代在當代美術館裝置了《文化大混浴》,并成為美術館永久裝置……還有包括特雷西塔-費爾南德茲(Teresita Fernández)、賈斯帕-約翰斯(Jasper Johns)、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和詹姆斯-圖萊爾(James Turrell)等藝術家的作品。福武總一郎讓參觀者置身于百分百的藝術世界中,說他的意圖是“創造一個使藝術、建筑和自然環境能夠相互影響,并脫離日常生活的所在。”

《家之工程——時間之海》宮島達男
鮮明的藝術特色也使直島成為人們有的放矢進行文化觀光的勝地。海灘公園是背包客的露營天堂,旁邊的房價高昂的酒店訂房要請早半年,平價的民宿則成為島上幾個村子的支柱產業——直島迎來真正永續的繁榮發展。
經歷了直島的成功改造,福武總一郎大筆一揮,利用整個內海的環境舉辦國際藝術節,把瀨戶內海的多個小島都披上了藝術文化的新衣,但又最大限度保留了它們本身的精神遺產,并未以藝術之名全盤改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始于2010年,每三年舉辦一次,2013年第二屆瀨戶內海藝術節,福武總一郎集合了12座島嶼,向世界重新展示瀨戶內海的藝術風光和海洋魅力。
金昌一:建造有靈魂的美術館
金昌一是阿拉里奧畫廊的創始人,曾多次被列入美國《Art News》雜志的百大收藏家名單,入選英國《Art Review》全球當代藝術影響力百強榜的韓國收藏家。
當2003年金昌一以150萬英鎊購買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的塑像作品《慈善》(Charity)時,在韓國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位著名的藝術評論家曾在媒體上這樣說,“這位來自天安對藝術一無所知的暴發戶,竟然不惜向銀行舉債將整整200萬美元外匯拱手交給了英國人”,矛頭直指作品的買主—在天安經營著長途汽車站和百貨公司的企業家、當代藝術作品的收藏家金昌一。
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的塑像作品《慈善》(Charity)
“200萬中的100萬確實是向銀行借來的,當時輿論嘩然,把國稅局也招來了,查我們有沒有偷稅漏稅,那是段很痛苦的經歷,”金昌一談論起這段往事仍然感慨萬千:“其實,在達米恩·赫斯特等年輕英國藝術家(YBA)還沒有在國際上如火如荼的時候我就開始收藏他們的作品了,現在至少證明我的眼光沒有錯。我正是經歷了種種的挫折走到了今天,值不值得我只相信自己的判斷,凡·高不需要耳朵,我也不需要。”如今,他被譽為“韓國薩奇”,收藏的YBA作品與YBA最大的藏家查爾斯·薩奇幾乎平分秋色。
作為亞洲最重要的當代藝術作品收藏家,金昌一共藏有3700余件當代藝術作品,計劃在濟州島開設由七到九座美術館組成的美術館群。他收購了當地的電影院、酒店、魚市,自己繪制藍圖,將它們改裝成阿拉里奧美術館,同時保留電影院、酒店、魚市原先的名稱作為后綴,“濟州島是新婚燕爾的蜜月旅行地,見證了無數新生命的孕育,我希望我的藝術品也能像一顆種子一樣,讓更多的人接觸到藝術,孕育出新的生命,改變他們的人生。同時,也讓已經滲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老建筑延續新的生命。”對于美術館的定位,金昌一說:“美術館最重要的不是規模,而是藝術品本身。我的美術館只需要是小小的,簡單卻有靈魂。”
近期國內的大藏家劉益謙、王薇的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在黃浦江畔開館,越來越多的藏家開始籌建的私人美術館和相關藝術機構來推動藝術的繁榮。更早些時候,萬達集團以1.72億人民幣拿下畢加索的作品《兩個小孩》,給國內企業建立藝術收藏提供了良好的典范。企業收藏,除了是企業文化的體現,更是企業資產配置、財務安排的有力手段;同時良好的企業收藏和藝術推廣,對于企業品牌美譽度有著很好的提升。國內美術館的數量在逐步增加,也有更多的地產介入美術館和藝術生態的建設中。我們希望這不只是地產商的營銷策略,希望越來越多的優質美術館和藝術群落呈現在中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