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福建省民間藝術館上周四發布了《2013年度壽山石市場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壽山石市場白皮書”)。相關數據顯示,五家樣本公司共上拍壽山石藏品1674件,成交1361件,成交率為81.41%,總成交額達為3.3133億元。與2012年度相比,總成交額回升1.0584億元,增幅達到46.94%。暴漲的行情之下,許多人變得只重視材質,認為“一相抵九工”,卻忽略了雕刻的藝術價值。因此,業內人士呼吁收藏者應盡早擺脫這種重材輕藝的局限。
從春到秋壽山石漲幅超五成
從壽山石市場白皮書公布的相關數據中可以看出,2013年的壽山石拍賣市場呈現出量價齊升的局面。
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在2013年的春拍中,相關拍賣場次的壽山石拍品共上拍652件,成交566件,總成交額達到1.1538億元,與2012年春拍中的1.2878億元相比,回落10.41%。而在2013秋拍中,市場數據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秋拍中共上拍壽山石拍品1022件,成交795件,總成交額達到2.1595億元,與同年春拍相比增長了46.57%,與2012年秋拍9670.58萬元相比則增長了55.22%。由此可看出,去年春拍壽山石的行情還不景氣,到秋拍時卻似“打了雞血”,同比漲幅超5成。
田黃最貴15萬元一克
行家梁先生表示,去年幾家大拍賣行相繼推出壽山石專場,其中田黃的表現尤其搶眼。去年底,西泠拍賣“印石三寶”專場上拍田黃石35件,成交33件,總成交額3268.3萬元。一枚重34.5g的林清卿作田黃石云紋薄意扁方章以517.5萬元成交,以每克15萬元刷新了田黃單克成交紀錄。壽山石市場白皮書顯示,去年有3件壽山石成交過千萬元,44件過百萬元。而田黃石總共上拍336件,成交248件,總成交額達到2.263億元,與2012年同比上漲了41.44%。梁先生認為,資源的稀缺和資金的高度關注造成了這種局面,預計今年田黃的行情依舊走高。
收藏不能忽視藝術價值
壽山石作為實用印石,從明清以來,以石質中內涵的“細、結、潤、膩、溫、凝”的特性,獲得人們的珍視。能工巧匠們從長期的創作實踐中逐步了解壽山石的石性,也奠定了其在四大印石中的龍頭地位。玩家吳洋告訴記者,從壽山石市場白皮書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目前資本對壽山石的瘋狂追捧主要注重其材質。“坦白說,壽山石的優質資源近年來的確稀缺,但它畢竟是用來雕刻的,一味炒作原石似乎變了味。坊間有‘一相抵九工’的說法,許多人原本并不了解壽山石,而是盲目跟風,往往忽視了雕刻的藝術價值。如果市場主流一直這樣下去,對整個板塊而言肯定利大于弊。”
梁先生也發現,壽山石雕人物的漲幅不如印材。二三十年前,市場人士對石材的重視度還不高,很多人隨意選擇石材進行篆刻和雕刻,而現在的收藏者更傾向于先花高價競得自己喜歡的原材料后,再找那些比較出名的藝術家去加工。他還透露,有的收藏者買到材質好、雕工差的雕件后,會切出部分拿來做印章,然后再將剩余的部分重新雕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