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一

圖二
黎展華(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致力于油畫民族化和中國現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
吳冠中1942畢業于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43年重慶大學建筑系任助教。1946年27歲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1947年到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去留問題經過多次反復研討,吳冠中1950年秋返國,到中央美院任講師。1953年任清華大學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北京藝術學校成立任油畫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64年調至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
1978年59歲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辦“吳冠中作品展”,這是他回國后首次個人作品展。1979年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1985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1994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務委員。1995年中國油畫學會在北京成立,被推選為學會名譽主席。
2002年吳冠中高票當選為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信院士,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藝術家。香港中文大學在2006年12月7日舉行的第63屆學位頒授典禮上,向吳冠中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10年6月25日23點52分肺癌轉移,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1歲。
吳冠中在上世紀50~70年代,致力于油畫風景創作,并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圖把歐洲油畫描繪自然的直觀生動性、油畫色彩的豐富細膩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長表現江南水鄉景色,如初春的新綠、薄薄的霧靄、水邊村舍、黑瓦白墻,和諧、清新的色調,寧靜、淡美的境界,使畫面產生一種抒情詩般的感染力。
70年代起,吳冠中漸漸兼事中國畫創作。他力圖運用中國畫傳統材料工具表現現代精神,并探求中國畫的革新。他的水墨畫構思新穎,章法別致,善于將詩情畫意通過點、線、面的交織而表現出來。他喜歡簡括對象,以半抽象的形態表現大自然音樂般的律動和相應的心理感受。既富東方傳統意趣,又具時代特征,令觀者耳目一新。
圖一圖二為吳冠中的《江南水鄉》,取景是相同的,比如秀水拱橋、石欄環洞、水鄉埠頭、橋街相連、依河筑屋,好一派“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水鄉古鎮。其中依依的楊柳和“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時令點題,顯得春意盎然。這兩幅署名吳冠中的畫都十分的典型,十分的美妙,粗看之下,既有美感又有意境,既有線條又有筆墨,難分伯仲。
但細看之下,我們發現了圖一筆墨帶有明顯的程式化,有點敷衍了事,一筆一劃比較拘謹,點、線、面比較孤立和單調,顯得過于理性,使畫面僵化和缺乏立體感,本來應該像吳冠中本人所說過的那樣:不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使靈魂的疆域更加開闊,猶如“短笛無腔信口吹”。圖二在這方面就表現得尤其出色,筆墨比較概括,大膽,渾厚,隨意,放縱,比較感性,有明顯的情感宣泄,面對著故鄉,性情所致,激情油然而生,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藝術的生命力,比較符合吳冠中豐富曲折的人生經歷,桀驁不馴的個性,正好體現了一個融匯中西,現當代藝術家的一個縮影。我認為:“讀懂了吳冠中的作品,也就讀懂了中國現當代的繪畫藝術”。
綜上所述,圖一是假,圖二是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