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德群 市場穩健增長

朱德群 市場穩健增長

朱德群 市場穩健增長
朱德群 市場穩健增長
朱德群、趙無極、吳冠中三人被冠以“留法三劍客”的同時,也是拍賣場上20世紀中國藝術的主力。其中,朱德群更是憑借去年2.83億總成交額獲得《2014雅昌·胡潤藝術榜》最貴藝術家榜單的亞軍。中國嘉德油畫部負責人李艷鋒告訴新京報記者,朱德群拍賣市場最受藏家追捧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上世紀50年代中后期三個時間段。如今即使朱德群去世,但其作品應會穩健發展,當然也不排除藏家對其個別作品做出紀念性的高價競買行為。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李健亞
市場分析
在港臺擁有較穩固收藏群體
朱德群遠赴法國前已在臺灣獲得相當成功。1954年12月17日,朱德群在臺北中山紀念堂舉辦平生第一個大型個展,展出的50多件作品一面世,就全部告罄。不過去巴黎留學的夢想一直在牽引著他。
作為國際藝術中心的巴黎是所有藝術家的夢想之地,朱德群的奮斗自有一番心酸。不過很快他就在法國打開局面。20世紀70年代在法國舉辦個人展覽,并于80年代末在中國香港、臺灣陸續舉辦展覽。藝術市場研究中心執行總監馬學東告訴記者,朱德群在法國曾與萊珍·亨利特畫廊、吉瑪瑞畫廊等畫廊合作,1990年以后他開始與臺灣畫廊例如印象畫廊、帝門畫廊合作,20世紀末也與香港的藝倡畫廊有過合作。因此其作品在港臺擁有較為穩固的收藏群體,其次是東南亞國家,“相對來說內地藏家較少,內地更多的是關注趙無極。”這一點也可反映在香港拍場一直以來是朱德群的主力市場。
作品分析
三大創作階段最受認可
2004年,朱德群作品價位突破了百萬元大關,1998年創作的《深邃的光輝》等作品均破百萬港元成交。這也標志著其作品進入了穩步增長階段。從百萬到千萬,朱德群作品價位的躍升用了短短兩年,2006年5月香港佳士得春拍中,朱德群《紅雨村,白云舍》雖估價為400萬至600萬港元,但最終卻是以突破千萬的2588萬港元證明了資本對其的熱衷追逐。這固然歸因于當時藝術品市場的膨脹,也與藏家對其作品價值的追捧有關。直到今日,朱德群最貴作品為去年11月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創作于1963年的《無題》以7068萬港元成交,刷新了其個人拍賣紀錄。
李艷鋒告訴記者,朱德群先生在創作上有三個時間段是其在藝術探索上比較重要的,也是藏家們對其作品最認可的年份。首先是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受法國畫家尼古拉·德·斯塔爾的影響,朱德群的繪畫開始由具象向抽象風格轉變;至六七十年代,開始在其抽象繪畫中嘗試加入書法線條、運筆等中國傳統藝術的繪畫語言和精神境界;再到八九十年代,他的繪畫在“氣度”上越走越大,非常成功地建立了自身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圖像風格,“概括來說,他在拍賣市場最有價格競爭力、最受藏家追捧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這幾個時間段,”當然,李艷鋒還強調了一點,那就是真正影響和對整體市場價格具有帶動作用的,還要求作品屬于精品的范疇。
市場預測
行情穩定,不會有激烈起伏
追蹤朱德群作品這么多年來的表現,馬學東稱,可以說無論藝術品市場總體行情怎么起落,朱德群都非常穩定,“國際拍場中,朱德群和趙無極在20世紀板塊中的表現,就有點像內地拍賣的寫實畫派。”馬學東將這樣的穩定歸因于其流向市場的作品均被藏家收藏了很多年,不少是藏家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所收,且品質都不錯,因此在價位上不會出現較大的波動。
對此,李艷鋒也表示,即使是朱德群的去世對其行情也不會產生較大起伏,“整體來講,大的價格趨勢不會有激烈的起伏。朱德群先生是以94歲的高齡仙逝,可以說,他的藝術生涯即他在藝術風格上的創造已幾近完滿。此外,鑒于朱先生的身體狀態,他近幾年的創作已經少之又少。這意味著朱先生的作品數量早已呈現穩定的狀態,同時也反映出朱先生的作品在流通規模和換手速度上較之前均不會產生大的變化。”
作品拍賣Top10
(單位:萬港元)
1963年 《無題》 7068
1987年 《白色森林之二》 6002
1990年-1999年 《雪霏霏》 4546
1959年 《紅肥綠瘦》 4025
1987年-1990年 《冬之靈感》 2866
1960年 《紅雨村,白云舍》 2588
1989年 《詩意的冬天之一》 2476
1985年《圣雪頌》 2364
1985年《雪之萬象》 2194
1969年《第三百一十四號》 2194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