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品展示

藏品展示
藏品展示
2014年3月14-23日,第27屆TEFAF歐洲藝術博覽會于郁金香環繞的荷蘭小城馬斯特里赫特會展中心舉辦。這是整個歐洲規模及影響力最大的古董和藝術品展,每年這個時候,小城的私人飛機停機坪都搶手到不行,來自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參觀者中,不乏各路富豪及隱形富豪,有的是白發蒼蒼的老者在斟酌古董價格;有的則是年輕一代,下了飛機很快就能為自己確定名畫,簽好定單。
2014TEFAF:展品亮點及最新看點
藝術市場曾經廣泛認同一個假設:藝術品的來源正在枯竭,經銷商能找到的真正重要的藝術品越來越少,因此藏家們的目標已經非常有限。而每年的TEFAF展會,都以奇珍異寶云集而吸引著來自世界的頂級私人藏家與博物館長,所展出的品類,則從古董、名畫、珠寶到現當代設計領域大師作品,不一而足。
今年,展會的兩件最重要展品,當屬倫敦-紐約展商Littleton & Hennessy Asian Art帶來的一件元代(1279-1368)青花葉緣盤,以及倫敦展商Dickinson帶來的《煎餅磨坊Moulin de la Galette》,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作品。據展商透露,展會期間,此元代青花葉緣盤已被一位中國藏家購入,其報價為1600萬歐元。至于《煎餅磨坊Moulin de la Galette》,眼下正處議價關鍵階段,報價也在千萬歐元以上。此幅畫創作于巴黎,當時,凡·高的風景畫正從憂郁黯淡的荷蘭鄉村生活主題轉變為色彩明快的后印象派風景。展商方Dickinson的James Roundell 表示,“這是一幅具備重要
元素的繪畫。目前凡·高描繪蒙馬特地區風車的系列油畫作品中只有兩幅仍屬私人擁有,這幅就是其中之一。作品上有清晰的凡·高簽名,這在該時期的作品中是非常少見的。”Dickinson的展臺同時還展出了一雙保羅·高更1890年制作的木屐。高更在第一次去塔希提島旅游之前不久,就模仿當地布列塔尼人穿的木屐為自己雕刻了一雙,不僅在塔希提島的阿旺橋Pont-Aven穿著它,甚至將它穿到了巴黎。他早年的傳記作家查爾斯·莫里斯Charles Morice曾經在文中寫到:“他穿著布列塔尼木屐尋找到靈感。”
紙本展區一場名為《永恒的美麗》的外展,是今年TEFAF的最新看點。慕尼黑國家平面藝術收藏館帶來近40件以美麗的女性為主題的歐洲頂級繪畫大師作品,其中包括安德烈亞·曼泰尼亞、馬丁·施恩告爾、倫勃朗·凡·萊因以及愛德華·馬奈、奧古斯特·羅丹、巴勃羅·畢加索、埃貢·席勒等。
設計藝術在此次展會上受到特別的重視。今年是TEFAF第三次舉辦藝術專題研討會,主題被定為“設計藝術”,重點討論了20世紀設計藝術的收藏趨勢。TEFAF的設計展區也因此吸引了更多關注的目光。以維也納展商Bel Etage, Wolfgang Bauer為例,一位日本藏家在他們的展臺一擲16.5萬歐元,購入了一套約瑟夫·霍夫曼設計的“維也納維斯特工坊”銀質茶具;而另一件阿道夫·路斯設計的壁爐飾鐘,則被一位德國藏家以17萬歐元售價買走。
為那些新成立的藝術館、新畫廊和古董商提供參與TEFAF機會的“TEFAF陳列柜”環節,今年有六個受邀陳列柜,展品涵蓋了古典大師繪畫和雕塑、現代和當代藝術、早期攝影、日本藝術和20世紀裝飾藝術等廣泛的領域,展商包括德國的Dr. Klaus Kleinschmidt、比利時的David Lévy & Associés 、法國的Galerie Mathivet、英國的Rutherston & Bandini Ltd等。
“猶抱琵琶”的銷售數據
鑒于TEFAF展會的買家中,歐美國家極其低調的富豪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隱形富豪頗多,成交數據很難清晰披露。不過,幾天的展會下來,從各種渠道所獲得的銷售數據顯示,今年展會還是頗多喜人的場內交易。除了備受矚目的元代青花葉緣盤和《煎餅磨坊Moulin de la Galette》,記者也掌握到鹿特丹伯艾曼博物館館長Sjarel Ex披露的信息:“伯艾曼博物館在展會第一天就從慕尼黑展商Daxer & Marschall手中購入了威廉·哈莫修依的《帶陽臺的房間》。”但Sjarel Ex并沒有透露成交數額。另一家不愿披露身份的歐洲博物館,則從巴黎展商Galerie Canesso處買走了喬瓦尼·蘭弗蘭科的作品《里納爾多告別阿米達》。
在TEFAF現代藝術品展區,展商Galerie Odermatt-Vedovi售出了一件亞歷山大·考爾德1965年創作的掛件,名為《黑色2-2-6》,報價260萬歐元,一位歐洲私人藏家購買了它。
格哈德·里克特的帆布油畫《抽象繪畫》則由一位新買家從紐約展商Van der Weghe Fine Art處購走,這幅畫的報價超過300萬美元。倫敦展商Waterhouse & Dodd則售出了法國著名畫家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 的帆布油畫《 塞納河之夜》,此畫報價超過100萬歐元。
在古董區,倫敦展商Charles Ede帶來的一座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妻子奈菲爾塔利的石灰巖浮雕報價19.5萬歐元,在這座精美的浮雕上,被神化的雅赫摩斯-奈菲爾塔麗戴著禿鷹狀的頭巾,頭頂是一對翅膀。一家美國博物館購買了這座雕像;紐約展商The Merrin Gallery則售出了一件公元三世紀早期突尼斯國王卡瑞卡拉的頭部雕像,一位私人藏家購買了它,雕像報價超過60萬歐元。
全球藝術品市場透析:繁榮重現
TEFAF于展會期間發布了歐洲藝術基金會最新年度報告。報告披露,2013年國際藝術品和古董市場的總銷售額達到474億歐元,比上年上漲了8%。這個數字略低于2007年(銷售頂峰)的480億歐元。其中的背景是,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國際藝術品和古董市場銷售量曾一度萎縮至282億歐元。新的繁榮被歸結為是由于美國買家的帶動,以及大量戰后和當代藝術家作品價格的上升。
從數據上看,2013年美國的全球市場份額達到38%,該市場銷售額的增長達到25%,再次穩固了其在全球藝術品市場上的主要交易中心地位。其中戰后及當代藝術品銷售額大幅增長11%,當代藝術品銷售額則達到有史以來最高位49億歐元,產生天價作品的主要藝術家包括弗朗西斯·培根、羅伊·利希滕斯坦和安迪·沃霍爾等。
受歐洲藝術博覽會的組織方歐洲藝術基金會委托編寫這份報告的,是主攻藝術品市場的文化經濟學家克萊爾·麥克安德魯博士,她也是藝術經濟學的創始人。“2010年強勁的復蘇之后,全球藝術品市場在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的表現各異”,安德魯博士指出,“過去三年銷售額的溫和增長反映不同地區的市場恢復速度不同。某些板塊和個別商家在2013年達到了頂峰,超過了2007年所取得的輝煌,而其他的仍在掙扎著重振勢頭。”
該報告聚焦美國和中國。數據顯示,中國在2011年的市場份額曾一度略超美國,但在2012年急劇下滑。雖然2013年銷售額緩慢上漲2%,但其全球市場份額下滑至24%。報告詳細分析了美國及中國的藝術品和古董市場,美國市場2013年的銷售額比2009年翻了一倍,達到180億歐元,是高價藝術品和古董的交易中心。戰后和當代藝術品在美國銷售額占59%。雖然中國市場增長緩慢,但仍是最重要的新興市場,其2013年銷售額達115億歐元。中國書畫占銷售額的絕對比重,為56%。安德魯博士接受采訪時表示,“成功競拍而未付款仍是拍賣行面臨的一個難題。其中,中國大陸的拍賣行在這方面尤為突出。在這個市場上,成交6個月內的付款率只有56%。”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