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傳統工藝點翠藝術品 “綠云高髻,點翠勻紅時世。”點翠是我國傳統的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完美結合,先用金或鎦金的金屬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再把翠鳥背部亮麗的藍色羽毛仔細鑲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種首飾器物。翠鳥背尾和雙翼都長著亮藍色且泛瑩光的羽毛。在不同的光線下,可呈現出皎月、湖色、深…

傳統工藝點翠藝術品
“綠云高髻,點翠勻紅時世。”點翠是我國傳統的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完美結合,先用金或鎦金的金屬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再把翠鳥背部亮麗的藍色羽毛仔細鑲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種首飾器物。翠鳥背尾和雙翼都長著亮藍色且泛瑩光的羽毛。在不同的光線下,可呈現出皎月、湖色、深藏藍等不同色澤,光彩奪目,富于變化。
點翠采用的翠鳥羽,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話稱“大條”)、尾部羽毛八根(行話稱“尾條”),所以一只翠鳥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約二十八根羽毛,病死的翠鳥其羽毛一般還不能制作好的首飾。大量的捕獵,導致翠鳥一度瀕臨滅絕,如今,翠鳥已是國家保護動物,而點翠工藝已經失傳。于是留傳下來的品相完好的點翠飾品就成了不可復制的珍品。
點翠工藝盛行于明清兩代,在清乾隆時期達到頂峰,造型和裝飾技巧靈活多變,主要以花鳥魚蟲、人物風景、吉祥圖案為主。首飾工匠在制作翠首飾時通常會根據圖案的要求來選取羽毛的色彩,這些圖案上一般還會鑲嵌珍珠、翡翠等寶玉石,越發顯得典雅高貴。由于翠鳥的羽毛光澤感好,色彩艷麗,再配上金絲銀邊,鑲嵌各色寶石,做成的首飾佩戴起來既有雍容華貴的裝飾效果,又顯得不同尋常,雖然沒有寶石的炫亮華麗,但是點翠制成的飾物,自有一種艷麗拙樸之美,體現了東方飾品注重細節、講求工藝含蓄之美的特質。
在清代,點翠一般都是宮庭富豪之物,到了清末民初,點翠便在民間流行,婦女無不以擁有點翠為榮,外國在華商人,對點翠工藝也非常感興趣,大量地收購,廣東更是點翠的中轉站,不少點翠工場林立廣東一帶,1933年,中國最后的點翠工場關閉,原因是翠鳥的羽毛已經絕市,點翠遂被類似景泰藍的燒藍工藝所取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