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江湖險惡,高手如云。在古董收藏界有七種殺傷力極強的武器,其擁護者被統(tǒng)稱為“國寶幫”。

冀寶齋博物館館藏十二生肖(局部)
在古董收藏的江湖上有七種令人聞風喪膽、不可思議的武器,這些武器的追隨者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國寶幫。究竟是哪七種武器讓國寶幫如此癡迷,如此沉醉在自己的收藏中,且聽筆者細細道來。
第一種武器:生死符——做局與情感聯(lián)盟
生死符可謂是江湖第一大暗器,中者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受制于他人。國寶幫們也有一套生死符。每一個大藏家的背后,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個利益集團。這個利益集團往往是由文物販子、制假者和鑒定專家組成,他們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讓藏家不斷的掏錢購買贗品。中國的文物收藏鑒定專家數(shù)量不多,很多人往往會自封或者被封為“鑒定專家”,或者加入一些所謂的文物鑒定協(xié)會,打著協(xié)會專家的旗號騙錢。
這個利益集團更多的是采取做局的方式來忽悠藏家。很多所謂的利益集團給剛涉入收藏行業(yè)的大藏家們灌輸一些錯誤的理論,讓他們養(yǎng)成錯誤的收藏觀念。一旦這種利益集團形成,即使有敢于說真話的鑒定專家,也很難糾正藏家們錯誤的觀點。同時這個集團為了自身利益,也不惜去攻擊說真話的人。
除了藏家背后有利益集團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情感集團”,這些人也收藏了一批贗品,在多次被人鑒定為贗品之后,他們開始與一些大藏家們形成了情感聯(lián)盟,他們認為肯定別人,就是肯定自己。如果一個藏家的收藏大家都說是假的,忽然有個大藏家說這收藏的是真的,會出現(xiàn)一種知己的感覺。
第二種武器:天罡北斗陣——抱團造假,程序復雜
天罡北斗陣是全真教中最上乘的玄門功夫,迎敵時需七人之力合而為一。目前國內(nèi)的文物造假形成產(chǎn)業(yè)鏈正如天罡北斗陣一樣牢不可破。以青銅器為例,這些造假者往往選擇受市場歡迎的器型進行拍照、制圖和建模。在制作過程中,也常常把贗品“外包”給文博單位以及美術院校的老師或?qū)W生來完成。由于造假者還要生產(chǎn)一些比較特殊的古董,如那些只有博物館的內(nèi)部人員才能接觸到的文物,所有這些“私活”有時也請他們來參與完成。接著便需要制作蠟模。制蠟模對技藝要求很高。這一工作很多是在偏遠的農(nóng)村由大量具有豐富經(jīng)驗的村民來完成的。接下來就是做舊,對于青銅器的做舊有很多種辦法,物理法和化學法以及各種民間土秘法會分步驟使用,以求達到最終完美的效果。
第三種武器:辟邪劍法——“埋地雷”塑造古董身份
辟邪劍法有七十二路,招數(shù)從不外傳,動作迅捷詭異。在盜墓分子中流行的“埋地雷”就屬于這樣一種武功。除了由專業(yè)造假者制作贗品以外,盜墓分子也是造假團伙的一部分。“埋地雷”是現(xiàn)代河北河南等北方盜墓賊的行話,就是將假貨事先預埋在要“盜”的地方,這是針對喜歡現(xiàn)場“包坑”大老板的作假方式,實質(zhì)就是忽悠買家,讓其現(xiàn)場看著“生貨”的出土過程。根據(jù)人們眼見為實的心理,不明真相的老板往往會上當。當然,所埋的“地雷”都是稀罕、貴重的假古董。
第四種武器:吸星大法——媒體宣傳助發(fā)展
正邪兩派談及吸星大法無不談虎色變。吸星大法主要是吸他人內(nèi)功而為己所使用。在收藏界,媒體宣傳成為國寶幫們的“吸星大法”。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自媒體時代到來,人人都能做媒體。假國寶往往以網(wǎng)絡的方式進行傳播和交易降低了其自身的宣傳成本,同時又易于上手。在網(wǎng)絡上創(chuàng)辦文物收藏之類的網(wǎng)站,積累大量的會員并定期推廣一些所謂的專家寫幾篇收藏鑒賞類的文章,在論壇里面曬一曬“國寶”,后面一群人跟風評論,互相吹捧,加上很多網(wǎng)站就是由一些古玩城、盜墓賊、造假者等自發(fā)建立起來的,這些網(wǎng)站當然成為其所謂的國寶推銷工具。
面對大量信息洗腦式的狂轟濫炸,很多人在進入網(wǎng)站瀏覽了文章和論壇后,原有的收藏觀念被顛覆。主流媒體雖然努力樹立其自身品牌形象,但是也會偶爾有一些漏網(wǎng)之魚滲透到其版面的各個角落,不自覺地淪為“國寶幫”的宣傳工具。
第五種武器:判官筆——先“鑒定”后騙貸
武當七俠中張翠山使一柄鑌鐵判官筆,曾在石壁上使倚天屠龍功刻出“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二十四個大字。在國內(nèi)的收藏界,也有這樣一支判官筆,那就是各種各樣的鑒定證書。目前國內(nèi)收藏尚未成熟,其發(fā)展還存在很多問題。藏家因為贗品“打眼”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是還存在這樣一批藏家,他們明明知是贗品,卻依然出錢購買,甚至為贗品開具各種鑒定證書,形成了一股知假買假的風潮。這其中的影響因素很多。
以2011年的金縷玉衣制假案為例。商人謝根榮先是托人制作了一件所謂的“金縷玉衣”,以幾十萬元的高額鑒定費請楊伯達等五位著名的文物鑒定專家隔著展柜對金縷玉衣做出鑒定,開出了兩件金縷玉衣價值24億的鑒定結果。隨后,謝根榮又以這個鑒定結果,向銀行騙貸7億元人民幣,盡管此事以謝根榮被判無期徒刑而告終,但是造成的損失卻難以挽回。
第六種武器:孔雀翎——借“雅賄”洗錢
天下的暗器共有三百六十余種,但其中最成功、最可怕的就是孔雀翎。據(jù)說這些暗器發(fā)出來時,美麗得就像孔雀開屏一樣,當人們驚嘆于她的美的瞬間其實已經(jīng)斃命。在收藏界,用贗品“雅賄”就如同孔雀翎一樣美麗卻又毒辣。除了騙貸,洗錢也成了藏家們購買贗品的一個因素。在貪官收受的行賄物品中,名人字畫、古玩、玉石制品等收藏品早成了洗錢的工具。最常見的贗品洗錢流程是:首先將贗品通過不合法的鑒定渠道鑒定為真品,送予受賄者。行賄者再以受賄者名義將該贗品交給拍賣公司拍賣。行賄者指定競買人,競買人高價競買。受賄者再以隱秘方式獲得錢款。
去年,倪發(fā)科案件中,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玉器和書畫,成為一筆筆受賄的鐵證。此外,河北省國稅局原局長李真、重慶市司法局原局長文強、著名“裸官”福建省工商局原局長周金伙、遼寧省原副省長慕綏新等大要案中,均存在“雅賄”。在李真案受賄物品拍賣會上,充斥著很多贗品。當時有專家鑒別后認為,李真收藏的徐悲鴻的《鷹圖》、黃胄的《驢》及劉墉的《十三行真跡》均為贗品。
第七種武器:乾坤大挪移——私人博物館的“圈地運動”
乾坤大挪移被尊為明教的最高心法,是西域武林最巔峰的武功。這種武功激發(fā)自身潛力,牽引挪移,變化神奇又匪夷所思。借助大批贗品建立私人博物館并以此大肆圈地,這種行為可謂是國寶幫的“乾坤大挪移”。隨著民間收藏走熱,“民辦博物館”成為收藏人士的新追求。去年,在“冀寶齋”事件曝光之后,一些民辦博物館借文博之名行圈地之實的現(xiàn)象逐漸浮出水面。這些私立博物館的藏品有相當部分是贗品,但是他們卻將這些假古董說成是國寶,到處進行虛假宣傳。部分人購買了贗品來開辦博物館。據(jù)調(diào)查,一些知假買假而成立私人博物館的人,主要有如下目的:一是圈地,即打著成立博物館的旗號,向政府要地;二是希望通過私立博物館將假古董變成真古董,然后私下出售,獲取暴利;三是獲取社會地位和信譽,從而用博物館里的假古董進行融資。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