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天的年輕一代藝術家們正處在一個信息極其發達的年代,他們思維多元,視野開闊,又從小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有著扎實的基本功,這些都注定了他們創作的水平會很高,繪畫語言更加國際化。在未來的年代里,當代藝術的市場前景會非常寬廣,今天在當代藝術上的小投資也必將換取大的回報。
何多苓《烏鴉是美麗的》
最近這兩年人們似乎對當代藝術的熱情消減了許多,市場不火了,價格也降了,這從拍賣會上就能看得出來。
2007年至2008年前后是中國當代藝術最火爆的時期,那時,每到當代藝術拍賣專場舉辦時都會是人山人海,拍場內連過道都站滿了人,買家臉紅脖子粗,情緒激昂,唯恐搶不到東西而錯過了良機,空氣中都彌漫著亢奮因子。那個階段我曾多次在媒體上呼吁,要大家保持冷靜,提醒大家不要把自己的錢讓國外的藝術商人們吸走。從本世紀初,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國家開始對中國的當代藝術興趣大發,但他們興趣的動力主要是源自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融合,感興趣的也都是藝術商人而不是真正的藝術家和收藏家。這些商人們以幾千元的價格從我們的畫家手中購得作品,然后通過成熟的市場運作,先在境外將作品炒到一個很高的價位,待時機成熟,當國內的買家開始跟進后,他們便將先前運出去的作品又運回國內。同樣一幅作品一出一進價格就天壤之別了,從他們當初收購時的幾千元一下變成了出售時的幾千萬。而我們國內的收藏家和藝術家們對藝術市場運作方面的知識了解得太少,有些畫家愿意將作品賣給外國人,天真地以為自己的作品會被世界著名的美術館收藏;我們的收藏家當看到作品的價格不斷飛漲時,也想當然地覺得中國的當代藝術就是世界第一了,要抓緊購藏。殊不知當這場瘋狂退潮之后,大家才明白:國外的藝術商人們看中的是我們的錢,而不是我們的藝術,他們根本不會把我們畫家的作品放進他們的美術館里,在他們眼中,中國的當代藝術不過是一個吸金的工具。我應該也算得上是為數不多的最早購買當代藝術的藏家之一。2004年前后,我分別買了羅中立、何多苓、周春芽三位老師的巨幅油畫精品,當時也用不了多少錢。那時周春芽剛剛開始畫桃花,我買的是他畫的第二張——《桃花NO.2》,艷麗欲滴,極為唯美,150cm×120cm的大畫才僅僅花了十幾萬元。我還買過多位更年輕的藝術家有些甚至是80后、90后的作品。每次去觀看拍賣會預展,我第一個進的不是中國書畫的展廳,而大多時候我往往會先去看當代藝術作品。徜徉在花花綠綠、五光十色的當代藝術作品前,每每都能給我帶來非常愉悅的心情,這種感受是我看傳統中國畫時所沒有的。藝術家們置身于今天的社會和今天的文化環境中,他們面對和思考的是今天的現實,他們筆下的作品也反映的是今天這個時代的特征。
我曾多次放言,指出當代藝術市場上存在的問題,但在投資收藏上我卻要大家關注重視當代藝術,特別是要重視年輕藝術家們的作品。今天的年輕一代藝術家們正處在一個信息極其發達的年代,他們思維多元,視野開闊,又從小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有著扎實的基本功,這些都注定了他們創作的水平會很高,繪畫語言更加國際化。年輕藝術家的優勢是老一輩無法比擬的,他們才是中國當代藝術真正走向世界的希望,同時他們也是未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主力軍。年輕藝術家中的佼佼者,在未來藝術市場中的潛力會非常大。做為投資收藏,我們除了要了解藝術創作未來的發展趨勢之外,我們還要提前預知收藏投資群體未來的變化:今天我們的孩子們是從小玩動畫看卡通長大的一代,他們打下的美育烙印都是當代性的,用不了幾年,當這一代人長大后,他們中的一大部分人喜歡的一定是當代藝術作品而非傳統水墨,那時,他們便會把大把的錢投資到當代藝術上。所以說,在未來的年代里,當代藝術的市場前景會非常寬廣,今天在當代藝術上的小投資也必將換取大的回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