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我的書法生涯中,有兩位老師的教導影響是比較深刻的,一位是中學時認識的美術老師李立先生,另一位則是著名書法家林散之前輩。李立先生曾師從齊白石。他受齊白石的影響很大,齊白石曾說“似我者死”。意思是要“學前人不拘泥于前人”。

軍人出身的喬平,做事總是利索果斷,雖然忙,但始終充滿激情。2013年,他不但首次舉辦了個人書法巡展,而且作為廣州市文聯主席,他開展的工作更表率全國,在文藝志愿服務活動多達70場,服務種類包括音樂、歌舞、曲藝、書畫揮毫、對話、培訓等各種形式。得到了藝術家紅線女(已故)、潘鶴、許欽松和陳永鏘等30多位文藝大家的支持。喬平表示,目前書壇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青少年普遍缺乏書法訓練,他希望通過各種文藝熏陶,“讓能寫書法成為青少年的必備素質”。
談展覽
個人巡展仍在繼續下半年也有個展
記者:2013年除了舉辦了一個“書畫閑情——陳永鏘·喬平書畫聯展”外,還舉辦了其他個人展覽嗎?
喬平:為了弘揚廣府文化,去年11月我還舉辦了“大象無形喬平書法巡展”,展出了50多幅作品,主要以行草為主。今年1月,已經在惠州舉辦了第二站,接下來3月底會在中山舉辦第三站,整個展覽會計劃在十幾個城市巡回舉辦。
記者:對這次巡展,您感覺怎么樣?
喬平:這應該算是我第六次辦個展了,但巡展則是第一次。感覺有了點體會。首先這次巡展使我的作品與廣大市民進行了近距離的交流,因為展覽場地都在社區里面的展覽空間或者藝術館;其次就是與同行進行了很好的交流,如在廣州、惠州都與當地文聯、書協的同行有了深入的交流;還有,就是弘揚了廣府文化,這次展覽的作品的書寫內容多是描寫木棉歌頌嶺南、贊揚廣府一類的詩文,其中有兩首詩是自己創作的。
談創作
行草的關鍵在于性格
記者:很多人從小就被教育學習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家,都難以擺脫他們的影子,更難樹立自己的風格,對此,您有什么心得?
喬平:在我的書法生涯中,有兩位老師的教導影響是比較深刻的,一位是中學時認識的美術老師李立先生,另一位則是著名書法家林散之前輩。李立先生曾師從齊白石。他受齊白石的影響很大,齊白石曾說“似我者死”。意思是要“學前人不拘泥于前人”。當時他把這種觀念灌輸給我的時候,一時無法理解,因為從2歲開始,外婆就教導寫書法要學像,模仿前人。后來慢慢消化以后,在書法上確實放開了,不像以前那么拘謹。
而拜訪林散之前輩則是1979年的事,那時候我當兵不久,主要負責新聞報道,且愛書畫。他非常和藹可親,看了我的書法作品后囑咐我“博采眾長、兼學百家、不拘一格、敢于超越”十六個字,對我影響很大。從那以后,我便有意識地廣尋名師,經常拜訪不同藝術領域的大家,吸取他們對書法的心得。
記者:所以,您就經常拜訪潘鶴、楊之光等前輩?
喬平:是的,2001年,我來到廣州,就很快認識了一大批藝術家,比如潘鶴、楊之光、張桂光、陳初生、連登、陳秋明等,每次與他們見面,我都迫不及待地向他們叩問書法之道,求其指點。例如楊之光讓我不要多想,放開寫,大膽寫,就往這個方向走下去,這樣就堅定了我的決心。潘鶴則強調藝術需要激情。可以說,我現在工作的激情也是受他影響的。
記者:我也感覺您做事特別有激情,這種激情對創作書法有怎樣的影響?
喬平:要創作好行草,就需要激情。具體說來,包括兩點素質,第一,篆、隸、楷要掌握扎實。寫書法猶如一個人走路,行草相當于快速的跑步,而篆、隸、楷則是慢速的行走,篆、隸、楷相對于行、草書來說,要求的就是穩,就是靜。第二點,性格要開朗、奔放,要有激情,要時刻保持輕松瀟灑的心態。行草是跟性格有密切聯系的書體,甚至可以說“性格就直接決定書法的高度”。行草書便于發揮,便于抒發,便于感情的發泄,但不是亂來,沒有章法,它有規矩而不拘泥于規矩。這個度要把握好。
記者:您下一步追求的突破點是?
喬平:就是如何把傳統的章法與現代風格結合。傳統書風的技法源于古人,法度森嚴;現代書風則放蕩不羈,用墨用筆靈活百變,甚至材料方面也開始出現新的探索,例如用顏料代替墨汁。
記者:您覺得現代書法哪一方面是值得您去借鑒?
喬平:現代書風的創新精神值得我追求,其次是形式多樣,注重形式,講究美感,能夠廣泛地被人接受。
談書壇
書法的群眾基礎嚴重缺乏
記者:在您看來,當代書壇存在哪些問題?
喬平:表面形勢不錯,問題在于青少年的書法方面依然薄弱,愿意學習書法的青少年越來越少,群眾基礎嚴重缺乏。很多書法愛好者都是四五十歲才開始學書法,而且心態上大部分不是為了鉆研書法,而是消磨時間,打發光陰。或者更多的就是退休以后自娛自樂,很少把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去研究。
所以,我認為,書法應該從小培養,從青少年抓起。從2003年我從海軍轉業到媒體開始,便致力做“書法進校園、書法進萬家、書法進企業”等書法推廣活動。如今我到文聯工作了,則更有條件做推廣書法的事情了。現在已經開始,并在今年8月結束,我們聯合廣州市教育局以“寫中國字·做中國人·圓中國夢”為主題,舉辦一場廣州市青少年書法大賽。希望通過這種形式鼓勵社會各界關注青少年的書法學習,讓書法創作成為青少年的必備素質。
記者:但是,隨著書寫工具的改變,真正愿意拿起毛筆寫字的人真的很少了,您覺得在群眾中推廣書法,還有現實的必要嗎?
喬平:非常有必要。雖然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扭轉這一趨勢,但可以盡我們所能去提升民眾審美修養,讓社會多一些風雅。你看一些展覽,往往開幕式結束了,展覽也就結束了,為什么?真正去看展覽的民眾太少了。而如果大家都不懂藝術,怎么能期望市場活躍起來?市場是不能只靠收藏家的,而是靠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
簡介
喬平,1955年生于廣州,現任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2010年曾為廣州亞運會書寫了“一起來更精彩”的口號,流傳甚廣。
記者手記
時間的寶貴在于如何有效利用它
采訪當日,喬平正與文聯同事商討著迎接中國文聯舉辦的“全國文藝志愿服務工作會議”的籌備工作,會議地點定在廣州。為了忙乎這件事和文聯日常的公務,在其辦公室等待的一小時里面,他幾乎沒有坐下過一分鐘,甚至部分采訪也在他行走中進行。
然而,場面雖然看似混亂,但他不但時刻充滿激情,而且利索果斷、雷厲風行。讓筆者倍感意外。
他表示,同時做三四件事是常有的事情,這可能得益于早年的當兵經歷,鍛煉了高強度的抗壓能力以及強健的身體,還有一點,就是軍人的時間觀念。他認為,時間的寶貴在于你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它。
現在的喬平,創作時間只能安排在晚上的10點到次日1點之間,但他也始終樂此不疲。雖沒有連貫的長時間創作,但他認為只要每天堅持拿兩到三個小時出來練習,則必有所獲。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