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壑高閑圖

一剪梅圖

月中嫦娥圖
許昭(1887年-?),字征白,一字子麐,又字清籟,五十歲后又字澄白,號不煩子、蜀岡老人或蜀岡懶農。室名箕籟草堂。江蘇揚州人,寓居上海。光緒十三年(1887)生,幼即嗜畫,畫無師承,全憑臨摹古人畫作,苦習而成,人物、山水、花鳥俱擅。許昭卒年不詳,1962年仍有畫作《紅荷圖》傳世。著有《清籟詩集》,出版有《箕穎草堂畫集》等。
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許昭曾任上海美專教授。民國十七年(1928),許昭的畫作獲江蘇全省畫展一等獎第一名;民國十八年(1929),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教育部在上海舉辦 “第一屆全國美展”,許昭以《楊柳曉風殘陽》、《梅石菖蒲》、《愛月夜眠遲》、《蓮花峰》、《攜琴訪友》、《松鶴淚天》等多幅作品參展,獲得好評。許昭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美術界的活躍人物,論者評其具“宣揚文化、領導后學,及供獻社會觀摩”等貢獻。1929年,他與張善孖、鄭午昌等發起組織“蜜蜂畫會”。民國十九年(1930)初,他兼任中國文藝學院圖畫教授。民國二十二年(1933),許昭與張大千等被選為中國畫會候補委員。
許昭畫風由吳門畫派的文徵明、唐寅入手,參以宋元諸家筆法,致力于保存國粹。在陳小蝶的《從美展作品感覺到現代國畫畫派》里,許昭與錢瘦鐵、鄭午昌、張大千等被歸入“新進派”。許昭“獨從六如入手,而近黃端木。”(六如是明代唐寅的號;黃端木是明末清初黃向堅)。許昭所作筆墨簡凈、結景空疏、意境雅逸,但氣局未能高曠恢宏。民國二十七年(1938)許昭畫的《采菱圖》與《山雨初霽》都有這個特點。相比于海上畫派的畫風,許昭自成院體兼文人的別調。
許昭的人物、仕女畫特推舉北宋李公麟與明代唐寅,這在他的畫作中即可得見,如在《幽壑高閑圖》中有題跋:擬龍眠居士筆意;《月中嫦娥圖》中的題跋為:六如運筆風雅過人,憶及寫此自覺別有韻致。他還對揚州仕女畫前輩湯樂民、王小梅推崇尤加。《一剪梅圖》的題跋:深閨繡罷無余事,又見寒梅一樹花。吾鄉湯樂民、王小梅前輩嘗寫仕女,天姿秀韻非尋常者所能夢見。余寫山水、花卉外亦輒喜為之,雖未肖前賢覺別饒風趣。慧玲見而愛之,因志數語歸之。賢下脫雅意二字。
山水畫,許昭喜摹仿元人筆法,如:《仿元四家四屏》等作,即為摹元四家之黃公望、倪瓚、王蒙與吳鎮的筆法。
許昭的花鳥畫呈現出端麗華貴與秀雅傳神的特點。《秋蟲秋趣》扇面當是畫家自己較為滿意的花鳥佳作,此圖題跋中云:錢舜舉寫蟲卉有疏秀雅澹之風,仇實甫偶寫其法,而纖巧處深得靜中之趣,余此圖自謂在不工不俗之間。民國三十二年(1943),許昭曾為浙江南潯富商龐虛齋八十歲生日作《耄耋眉壽圖》,畫風清雅,寓意美好,黑貓畫得尤其傳神。
兼工書法擅篆刻的許昭,書法也有特點。民國十四年(1925),吳昌碩、章一山等為他定制的《清籟館潤例》云:“篆隸而外,書宗北海”。他的題跋以行、楷書居多,間有草書。其行書瀟灑飄逸,楷書雋永纖秀。1957年,他畫《梅花》一幅,配草書四言聯:“看山作畫,酌酒詠詩。”八個字大氣磅礴、渾穆雄壯,猶如“天馬行空,行氣如虹”。
許昭與鄭午昌、張大千、張善孖、錢瘦鐵等相友善。民國三十二年(1943),鄭午昌為許昭繪《清籟館圖》;民國三十七年(1948)為彌補許昭六十歲生日沒有送禮的遺憾,張大千兩年后繪《秋江放棹圖》相贈。許昭曾與鄭午昌、張善孖、錢瘦鐵等合作《田園風味》,其中,許昭畫大白菜,鄭午昌畫夜開花,張善孖畫蘿卜,錢瘦鐵題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