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容《云龍圖》絹本 廣東省博物館藏
自古以來,龍便是皇權的象征。宋朝之前,雖然龍的形象已經入畫,但真正的畫龍“專業戶”卻是從宋代才開始出現的。北宋的董羽、王顯道、吳懷和南宋的陳容、艾淑、僧法常等,都是畫龍名家。其中,南宋的陳容是畫龍的佼佼者。
陳容(字公儲,號所翁),福建長樂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進士,曾做過福建莆田太守。據說他能夠潑墨成云,噀水成霧,在畫龍的時候喜歡喝醉酒,然后大叫,脫下衣巾來蘸墨水,信手涂抹,之后再用筆來勾畫,或者畫龍的全身,或者神龍見尾不見首,或者隱隱約約若隱若現。他能夠把龍的各種形態、神情刻畫得活靈活現,賦予一個傳說中的神物以鮮活的生命力。
陳容的真跡流傳下來的并不多。據文獻記載,清代的內務府曾藏有《九龍圖》、《六龍圖》、《霖雨圖》等,這說明他的畫受到皇家收藏者的重視。現在傳世的作品,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美國納爾遜美術館和日本名古屋德川美術館等處。在為數不多的作品中,以廣東省博物館所藏的《云龍圖》(又稱《墨龍圖》)最為典型。
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啟功、徐邦達、蘇庚春等人鑒定,廣東省博物館所收藏的《云龍圖》被確認為真跡。它縱205.3厘米、橫131厘米,是畫龍的巨幅杰作,是陳容畫作中的精品。全圖用兩幅絹拼接而成,絹質和色澤都十分完好,是一件品相佳、畫工精、尺幅大的藝術精品。
畫面中,一條飛龍騰躍云天,飛龍過處,云煙翻躍升騰,氣象萬千,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感。畫家用粗勁的線條勾畫出龍的輪廓,以濃淡墨色暈染其主要部位,使龍的形象清晰突出;周圍的留白和濃淡參差的渲染,讓人有無限想象的空間。龍在太空中自由翱翔的狀態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
此圖還有一處亮點就是作者在該圖右下所題的三字詩一首:扶河漢,觸華嵩;普厥施,收成功;騎元氣,游太空。題詩可謂畫意的注解:畫家繪龍,是要表現龍叱咤風云、勢震山河的雄壯意氣,贊美龍布雨九土、施恩于民的德澤。
從繪畫技巧和藝術價值上來講,這件《云龍圖》代表了南宋時期畫龍的最高水平,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中國繪畫史中,提到南宋陳容時,幾乎沒有不以這件作品為例證的。所以《云龍圖》被專家們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并理所當然地成為廣東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