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簡介
王峰 男
實驗藝術家,從事油畫,裝置、行為等創作,2012年度微展覽青年藝術系列沙龍策劃人。1983年出生于湖南邵陽新寧,2003年9月考入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07年保送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并于慈利四中支教四年。現為湖南省油畫學會理事、辦公室主任。
獲獎
2012年5月 湖南首屆青年油畫展 (優秀獎)(最高獎)
2012年12月“從寫實出發”-湖南青年藝術家提名展(提名獎)
個展
2012年9月 微展覽第九場“浮云” (中國、湖南千年時間當代藝術中心)
2011年6月“神馬都是浮云”王峰個展 (中國、長沙學府美術館)
2007年6月 佛主題王峰當代藝術作品展 (中國、長沙學府美術館)
群展
2013年12月 長沙首屆國際藝術博覽會 (中國、湖南省展覽館)
2013年10月 “人文岳麓,創意后湖”中國長沙后湖國際藝術區開園精品展
2013年5月 “1910的另一桌”祈福雅安80后藝術展
雅安,有你救!有力量!--橘洲慈善義賣會(中國、長沙橘洲匯)
2013年5月“牽手丹青——2013湘、港、澳青年美術家作品展” (中國長沙、香港、澳門、)
2013年3月 當代藝術聯展 (中國、聯藝術空間)
2013年1月 “1-17”段江華和他的學生作品聯展(中國、北京宋莊奇安美術館)
2012年12月 “我們的孩子”義賣展 (美侖美術館)
2012年12月“從寫實出發”-湖南青年藝術家提名展(中國、湖南省油畫學會)
2012年11月“于斯而盛”當代繪畫展(中國、于斯空間藝術中心)
2012年7月“本體與觀念”湖南省油畫學會成立主題展 (中國、湖南省畫院)
2012年5月 湖南首屆青年油畫展 (中國、長沙美廬美術館)
策劃“微展覽”2012年度青年藝術系列沙龍(12回)(中國、湖南 千年時間當代藝術中心)
2011年3月 心性六重奏青年藝術聯展(中國、湖南千年時間當代藝術中心)
2008年 藝術湖南美術精品展 (中國、湖南省展覽館)
2005年12月 王峰、彭智波雙人展(中國、長沙)
作品發表
作品收錄于《庫藝術》、《中國當代藝術文獻2009》、《中國油畫》、《湖南油畫》、《芒果畫報》、《藝術現場》、《“從寫實出發”-湖南青年藝術家提名展》,出版有個人畫冊《神馬都是浮云》。代表作有油畫《浮云》、《鏡像》系列、《不倒佛》系列、行為《吹個球》系列。
工作室地址:長沙含浦汀湘十里8島38棟101
“道聽途說”正解
——王峰的“佛”喻藝術與當代觀念
周功華
不知什么時候,王峰與“佛”結上了不解之緣,決定以“佛”為母題,開始了自己的當代藝術實驗與探索之路,以此來激發和挑戰自己藝術創作思維與觀念的極限。就我所知,王峰至少醉心于此道已經接近十年,也曾經在大學畢業那年做了個展,算是給自己的追求作了一個小結。如今冬去春來,幾度春秋幾度風雨,很快又要研究生畢業了,但是,他也并沒有跳出三界外,卻還在五行中,而且還更有感覺,常常思如潮涌。看來,王峰與此道緣分不淺,還要繼續前行。

鏡像系列之一 布面油畫 80×80cm王峰 2013年

不倒佛之二布面油畫175125 2011年
我把王峰的藝術之路稱之為“道聽途說”,但前提條件是必須對此成語作一正解,才能自圓其說。在我看來,只有守住一道并執著于此道,我們才有心于問道,才有機會聞道,進而不斷悟道以致得道,最后達到道之貫通,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為人之師,進而引領眾生以說道。當然,歷史地看,真正能夠成就此道之人其實并不多。但是,這卻是人類文化給蕓蕓眾生所設立的修身目標。因此,與其說以得道為最高目的,不如以在途中修行、悟道為快事。也許我的這一所謂“道聽途說”之正解,看上去有點望文生義之嫌,也與中國的成語標準釋義相違背,但是,卻可以讓我們的思想更為自由,而這種理解也正吻合一種本于東方卻流行于西方的當代人文思想,即過程哲學。在我看來,過程哲學的要義主要在于“過程即價值”。王峰把自己所專注的藝術之道全然當作一個人生旅途的過程,他更加在意于過程中的自我開示與自我成長,在漸修中不斷頓悟。
佛隱佛現(裝置)120×120×3

浮云之七尺寸180180CM2011年
王峰并不是一個佛教信徒,而是一個標準的當代學院藝術青年。當然,他對于佛教或者佛學有多少認知,這我是不知道的。但是,他卻能夠以一種文化的敏銳與藝術的直覺,選擇以“佛”為喻來從事自己的藝術創作,把“佛”予以圖像化處理,并不斷進行詮釋與演繹,將作品的意圖直指人心且逼問良知。我不知道他心中是否有佛,但用佛學的眼光來看肯定是充滿佛性,因此,他敢于把宗教凈修之所的崇高之“佛”拋入世俗社會,讓“佛”脫離其肅穆的宗教語境,走向浮華的世間。我想,這應該不是對佛教的褻瀆,也不是對佛祖的蔑視,而是一種真正的解脫以及解脫之后的大無畏精神的顯現,并以此獲得當下的自我覺醒,從而恢復一個真正的現代自我。

行為作品《吹個球》4

行為作品《吹個球》10
作為80后的王峰,對于自我所處的當下文化語境有著自覺的反思。雖然自身的藝術學習是在相對學院化的教育背景中成長,卻對當代藝術有著更多的思考。就藝術本體而言,我們雖然不能刻意去區分主流與當代的價值高低,但是,作為一個時代青年,對于當下時代感受以及應有的精神沖動無論如何是需要肯定。甚至恰好正是這一點,使得王峰顯示出難能可貴的時代品格。王峰一心關注中國當代藝術,也執著于自己的當代藝術探索,但是中國的當代藝術多少有些魚龍混雜,真正有原創性價值的當代藝術并不多見,更多的是對于西方當代藝術的模仿與中國符號的挪用,缺乏個人的真誠與文化的智慧。

鏡像系列之四 布面油畫 80×80cm王峰 2013年
因此,中國需要什么樣的當代藝術,這是值得中國當代藝術家與藝術學者深思的問題,我想,至少不能以所謂國際認同與商業成功為標志。在我看來,除了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使得在社會學意義上,西方當代藝術可以給我們提供批判的視角與啟發外,在反思現代后現代文明與西方文化思想的根源上,西方實際上在不斷向東方靠攏,甚至可以說,西方的現代藝術之路以及后現代抑或當代藝術,無不是受著東方思維的啟動。就西方現代藝術史而言,塞尚的意義不過是打破了古典繪畫固定視點的僵化觀念,擺脫了犬儒主義式的客觀模擬,將繪畫的主動權交給了主體的理性。畢加索則將這一理性能量徹底釋放,充分展現了人類的藝術創造力。杜尚的意義則完全屬于東方,儼然一副中國禪學的做派,他的現成品特別是那個命名為“泉”的小便器不過是對西方文化的一次禪學棒喝。波依斯的裝神弄鬼也不過是利用了薩滿教的通靈術,至于其擴展的藝術概念以及社會雕塑也只不過在思維方式上實現了一次隱喻轉換。從現代到后現代,西方藝術的發展雖然紛繁復雜卻也脈絡清晰,而在思維的本質上不過是一次次向東方的接近。我們隱約可以感覺到,超越理性與邏輯,走向東方式的玄辯與妙悟,似乎是西方文化幾個世紀來所致力的思想目標。
這樣看來,王峰的當代藝術實驗與探索倒是顯示出更多的東方悟性,甚至他徑直以呵佛罵祖的方式直接切入當下生存處境,讓東方的佛學智慧直接閃光,從而照耀自己,也照亮世界。我想,這應該就是王峰的當代觀念。
以此為王峰的當代藝術探索展作“道聽途說”正解。
周功華 中央美院博士,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