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張忠義先生潛心中國書畫收藏、研究30余年,對近現代名家書畫作品的鑒定慧眼獨具,在張忠義眼里,傅抱石在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其書畫成就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功夫在畫外體現得尤其突出。
傅抱石 1944年9月《麗人行》橫幅 1078萬元 1996年中國嘉德秋拍

傅抱石 《毛主席詩意冊》設色紙本 33×46.5cm×8 成交價:2.3億元 翰海2011秋拍
——訪《中國收藏拍賣年鑒》主編張忠義先生
張忠義先生潛心中國書畫收藏、研究30余年,對近現代名家書畫作品的鑒定慧眼獨具,他不僅研究書畫藝術的學術問題,還從事創作,花大量的時間考察市場,觀點樸實而具有實戰操作性,在業內享有良好的聲譽。張先生現為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委員會主任,近年來主編的《中國收藏拍賣年鑒》一書頗具實用性。
“物我兩忘,心手相師”
在張忠義眼里,傅抱石在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其書畫成就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功夫在畫外體現得尤其突出。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藝術理論與藝術實踐密切相結合。傅抱石對美術史、繪畫史研究精深,寫作出版了多種理論著述,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突破,這一點決定了他藝術創作的高度——以理論來指導藝術創作的實踐,他不單純的是一位畫家,更是一位理論家。
書畫作品是用情感來創作的,情感因素很突出。傅抱石感情激越,一方“往往醉后”的圖章,為后人理解他的創作、作品增添了更多感性的想像空間。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凡鈐“往往醉后”圖章的作品,多是精品之作。
也正因此兩點,張忠義指出,“傅抱石作品應是近現代大家中數量最少的一位。傅抱石紀念館統計過,約兩千件,可能千件左右收藏在文博機構、美術館、紀念館等機構,市場能流通的也就千件左右。”
張忠義分析,傅抱石畫作數量少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傅抱石先生對創作要求嚴格,從不應付,認為不好的作品不讓流出,這是為什么目前我們所見的傅抱石畫作真跡多是精品的原因。這與齊白石畫作的存世情況不一樣,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齊氏畫作約有兩三萬件,精品僅15%左右,大量的是應酬品,佳構與應酬作品之間的藝術水準差距非常大,價值有天壤之別。其次是傅抱石先生的生命短暫,創作時間相對也短,直接影響了作品的數量。
傅抱石從歷史的、理論的高度來研究、實踐中國繪畫,是位非常全面的書畫藝術家,繪畫題材廣泛。中國書畫史上被人們所公認的大家,無不是承前啟后、開宗立派的人物,傅抱石在這兩個方面全做到了,新金陵畫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傅抱石。
傅抱石緣何能達到如此高的藝術成就?張忠義認為,傅抱石與同時代的其他藝術大家既有共性的地方,也有獨具個性的方面。共性的方面可以簡單總結為四個方面:
第一是師古人、師傳統。這也是中國畫要求文化底蘊、講究傳統的重要方面,傅抱石早期為生活所迫,刻印章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臨摹了大量的前人作品;
第二是師洋人、師友邦。傅抱石有留學日本的經歷,既學美術史研究,同時以創作方面吸收了日本畫的一些技法;
第三是師造化、師自然。傅抱石經歷了金剛坡八年,新中國成立后集中國內及國外大量游覽、寫生,面對自然創作了大量的作品,這是當時很多傳統中國畫家做不到的;
第四是得心源,出新意。經過前面三個方面的學習,傅抱石最后在情感、思想方面有了自己的感悟,再將這種深刻的感悟表現出來、畫出來,這就與其他同時代的畫家創作迥異。傅抱石在這幾個方面全做到了,在他61年的生命中,用他的聰明才智、充沛的情感,再加上他的勤奮、機遇,最終在繪畫上完成了一個由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晚年精品迭出。
傅抱石作品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及所達到的高度,后人難以企及、難以模仿。原因就在于:
第一、傅抱石書畫的起點高,是建立在對美術史、繪畫史深入研究并建立起自己學術體系基礎之上的繪畫。古人講,“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現在很多人甚至都不學美術史,怎么能創作出好畫。
第二、傅抱石在書畫方面下的功夫深。傅抱石在經歷的苦難中,培養了書畫的功底,篆刻、臨摹、寫生,都曾下過大力氣,這也是一般人難做到的。
第三、傅抱石作品并非來源于簡單的臨摹、寫生,而是“得心源”之后的自然流淌、自由自在的發揮,是創新。
第四、傅抱石創作所付出的情感,以及他所達到的境界,也是常人難以做到的。下苦功學,很多人也許能做到,但是要達到或者超越他的境界幾乎不可能。李白斗酒詩百篇,傅抱石繪畫“往往醉后”,常人酒后還有多少人能創作?又有幾人還能創作出精品來?張旭、王羲之也喜歡在酒后創作,傅抱石酒后創作達到了“物我兩忘,心手相師”,無法勝有法的境界。
第五、傅抱石用筆用墨風格鮮明。傅抱石用筆快,下筆力量大,同時將前人的皴法提煉合而為一,獨創了“破筆散鋒抱石皴”的筆墨風格,有別于傳統中國畫中鋒用筆,這是傅抱石的創舉,中國繪畫史上前所未有。中鋒用筆是中國書畫用筆的一種方法,但不是唯一法門,傅抱石師古人而不被古人的方法拘束,對古人的方法進行了補充、修正、創新。
鑒定傅抱石作品,首先就要注意他的這種筆墨特性,傅抱石曾說過,“中國畫從技法角度來說,實質上就是怎樣用筆用墨的問題。在中國,大約自11世紀始,筆墨兩個字的含意不僅是工具的名稱,而且成為中國繪畫技法的代名詞。”傅抱石繪畫技法的高難度,所體現的學術性、思想性、情感性是常人難以學到的,雖然現在也有不少人學他、仿他,學像似乎容易,但要達到他的高度,幾乎不可能。
按照張忠義的標準,傅抱石作品可分四大類:第一類是寫心的畫,如與關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第二類是寫神的畫,如《云中君與大司命》《湘君》《湘夫人》等作品,題材來自屈原的《離騷》;第三是寫意的畫,以毛主席詩詞意境為主題,當時以毛主席詩詞意境入畫者很多,但真正畫得好、成就高者只有傅抱石、李可染等少數幾人;第四類是寫生畫,最具代表性的金剛坡時期的作品,以及新中國成立后行程數萬里的各地寫生作品。
傅抱石畫作行情對市場具引導性
張忠義回憶,“內地藝術品市場形成初期,傅抱石作品實際上沒有受到太多收藏者的重視,價格沒有齊白石、張大千作品高。但《麗人行》1996年中國嘉德秋拍的高價成交,改變了這一格局。這張創作于1944年9月、1953年畫贈郭沫若的大巨幅人物畫橫幅拍得1078萬元,是中國近現代書畫創造的第一個千萬元紀錄。此后,傅氏作品大幅攀升,近現代大家精品也自此邁入千萬元時代。”
此后是2003年中貿圣佳秋拍,齊白石的八開《山水冊頁》拍至1661萬元,而傅抱石的八開《毛主席詩意冊頁》從300萬元拍至1980萬元。張忠義先追憶,“現場氣氛熱烈,群情激奮,成交后很多人起立鼓掌,掌聲雷動。”當時傅抱石之子傅二石在現場為收藏者講解這件冊頁,認為是其父晚年的精品之作。值得一提的是,傅抱石的這件冊頁2011年11月北京翰海再拍時,成交價漲至2.3億元。
就中國近現代書畫市場而言,傅抱石的畫作處在最高層位,同層位的藝術家還有徐悲鴻、齊白石、李可染、張大千,他們都有自己的風格和面貌。這五人也是藝術品億元時代的代表人物,藝術成就和價值得到了市場認可,名實相符,不存在背離。作品藝術成就較高,但畫價稍遜的有陸儼少,黃賓虹、潘天壽、黃胄等人。這些近現代的藝術大家,也是他人難以企及和替代的。在這些大家之前,清末的海派名家任伯年、吳昌碩可謂中國近現代書畫的先師,對20世紀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也不容忽視。
傅抱石作品的市場行情,在書畫市場上有著示范性的標桿作用,市場表現清楚而真實地告訴了收藏者什么作品是好的?應該收藏什么樣的作品?這類作品有什么價格?
張忠義認為,“毫不夸張地說,傅抱石與李可染作品是近現代書畫市場的穩定器,表現了市場積極向上、穩定發展的一面。長期以來,行情是平穩向上的,即便在大調整期,行情也沒有出現過大的波動。”
中國書畫是中國文化最生動的體現,用線條、用圖畫、用詩文篆刻形象地表現著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傳達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正能量。
當前中國藝術品市場贗品泛濫。原因就在于利之所惑,尤其是仿制名家作品的贗品,畫家名頭越大,贗品越多,利潤越高。
張忠義指出,“拍場上傅抱石畫作的仿品、贗品數量,要少于張大千、齊白石等人的仿品。仿齊白石畫作的贗品最多,相對而言,仿制難度較大的傅抱石、李可染作品的贗品略少。不容忽視的是,現在市場上也已經出現了不少仿制傅抱石畫作藝術較高的作品。2013年初,香港展出一位收藏家的15件傅抱石作品,被指出全系仿品。有行家透露,已經發展有專門針對近現代大家畫家的集團化作偽的現象。”
針對中國書畫作品的辨偽,張忠義總結出“四看”策略:首看畫風,看畫家個人的獨特風格,拿傅抱石的畫來說,就要熟悉他的畫風、用筆用墨的特點。傅抱石下筆重、運筆快,要熟悉他的“破筆散鋒抱石皴”。他用墨濃淡相間,濃時多層積染,淡時感覺似有似無,既有鮮明的對比,又能和諧共融。
其次是看內容。如傅抱石畫花卉、鞍馬題材的作品很少,他擅長的是山水、人物畫,我們要能根據他具體作品的畫分出不同的時期來,掌握每個時期畫的不同特點。
第三要看材質。傅抱石作品絹畫少,多用紙,紙的特點也很明顯,紙的高下、好壞隨著他的經濟情況有所變化。1938年以前傅抱石的經濟收入不佳,用的多是不太值錢的厚宣紙,在重慶時期他大量用的是貴州產的皮紙,吸水吸墨性強,耐多次暈染。新中國成立后,傅抱石的經濟情況好轉,曾在榮寶齋買進一批乾隆年間的宣紙和皮紙,后期創作的很多精品畫作多用這類紙。
最后還要看審美。面對一幅畫時,要從視角上到感覺上去靜心感受它所蘊含的氣息,以及它所表現的情感。傅抱石的畫筆散神不散,他大量的作品是全神貫注、心無旁騖一氣呵成的,看多了就會有所感悟。傅抱石的畫里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體現了“筆墨當隨時代”,他用筆用墨有時代氣息。
外,還有輔助的鑒定方式,如具體畫作的著錄情況,什么時間、什么著作收錄,畫家本人是否審定?畫作是否經過展覽,什么時間、什么規格的展覽?畫作是否有收藏傳承記錄,經過哪些人的收藏、研究。同時還要注意聽取專業研究人士的專業看法。
總體而言,“傅抱石畫作的藝術成就與當前的市場價值已經得到了高度的統一,藝術價值被市場充分認可,而且還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理解,其畫作的未來行情仍會是一個平穩上升的趨勢。那些流入市場的高仿贗品,或者那些似是而非的畫作,將會隨著收藏者認知水平的日漸提高,逐漸被市場淘汰。”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